校園游記作文800字,校園游記作文800字初中
最新版手風琴教程全套視頻課程,針對性強,通俗易懂,大量實例教程結合理論和實踐.手風琴教程全套視頻教程,提供免費更新,學不會退款,針對性強,一次購買,終生受益,全國包郵!內容導航:
一、三年級寒假主題作文(出游)岳麓山游記
作者:端端,博才白鶴小學三年級
一個周末的下午,我和好友柯柯相約去爬山,弟弟腳疼不愿意去就在同學家玩??紤]到乘公交車不太方便,于是我們兩個再加上我們的媽媽,一行四人就打車去。
我們選擇從中南大學的小路上山,柯柯帶了他新買的弓箭,我沒帶玩具,因為我的目標就是爬山。風有點大,雖然太陽時隱時現陽光不太明媚,但也算是晴朗的好天氣,樹林里的鳥聲此起彼伏。
到了山腳,從下往上看,上山的石階綿延不斷沒有盡頭,爬起來沒那么容易。但我已經爬過幾次了,輕車熟路,體力杠杠的,就三上兩下的功夫。
路上游客很多,大多是家長帶孩子,我想快點上山就見縫插針式地越過前面的人,很快就到了山上的大道。他們三人爬得有點費勁,我等了好一會才等到他們上來。休息了一會兒我們繼續沿著大道往上爬。
到了山頂,我們找了一個地方坐下來休息,媽媽拿出誘人的零食,于是我們開心地大吃大喝起來,然后我跟柯柯站在大石頭上拍了合影。但是左瞧右看,沒看到同學之前在群里說的菊花展。
后面媽媽問了其他的游客,知道看花展還要往前走,但沒看到花我們就改道了,因為我和柯柯被一條極陡的下坡路給吸引住了。只見一對父子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正沿著小路往下走,看著全是灰塵,踩下去才知道是光溜溜的,完全站不穩,必須一邊走一邊扶住兩旁的樹,那位姐姐時不時一個踉蹌嚇得尖叫。
我和柯柯也蠢蠢欲動,很想挑戰一下,柯柯牽著他媽媽的手先下去了,我不肯媽媽牽,沒站穩打了個踉蹌嚇得手冒冷汗,腿發軟。媽媽叫我放松一點,說放松一點反而沒那么滑了,我試著一邊扶著樹一邊往下走,漸漸地適應了路面,最后一段小跑著下到了大道。
媽媽說沿著這條路就可以到愛晚亭,我們立馬朝愛晚亭出發。愛晚亭跟山頂相比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走都走不動。愛晚亭前很多人在拍照留影,楓葉除了那些“紅于二月花”的,還有橙的、黃的、綠的等等,五彩繽紛好看極了,難怪杜牧乘車到此詩興大發,要“停車坐愛楓林晚”。
離開愛晚亭我們走到了岳麓書院邊上,書院里有一棵很大的樹,估計有幾百歲了,樹干非常粗壯,幾個人合抱才抱得住。媽媽在網上查了一下,居然有八百多歲了,確實夠老,活生生的“老古董”。
欣賞了一會兒大樹,我們四個人一路說笑著從湖南大學這下山了。
“走,吃肯德基去!”
我和柯柯臉上笑開了花。
二、不出京、不遠行!豐臺這些地方就能感受色彩斑斕的秋……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颯爽的秋色鋪陳開來
秋云飄逸,秋水如鏡
處處迷人,令人陶醉
正是邀三五好友快意瀟灑
觀秋之華彩、賞世間美景的好時候
無需遠行
就在北京豐臺區
就能領略到色彩斑斕的秋
北京交通廣播
《文旅會客廳·文旅局長面對面》——豐臺篇
特邀
豐臺區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 史文彬
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總經理 石文芳
帶您到經歷過800多年風雨的盧溝橋數獅子
逛逛存留了300多年的宛平城
走進花團錦簇的世界花卉大觀園
感受欣欣向榮的麗澤金融商務區
靚麗的彩葉組成一道風景
散步、拍照、看落葉
走進這詩情畫意季節里的豐臺
一起見證
秋天的多彩動人
北宮國家森林公園
北宮國家森林公園內有彩葉林3000余畝,黃櫨、銀杏、糠椴、元寶楓、紫葉李等20多個品種的彩葉。這里是秋冬之際登山健身、觀賞珍奇、攝影寫生,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北京園博園
北京園博園的秋天,被秋風染上了層層色彩。整個園區,秋味正濃,銀杏的黃,楓葉的紅,還有水中蕩漾的蘆葦,都為給北京園博園的秋天增添了別樣的色彩。
世界花卉大觀園
世界花卉大觀園秋天是多彩的。在這里你不僅能看到金黃的銀杏,火紅的楓葉,還能看到盛放的菊花。菊花展只持續到11月下旬,想要賞葉也想賞菊的,一定要抓緊了!
北京世界公園
在世界公園,秋的色彩得到了完美的詮釋,各種彩葉競相展現著自己的風采。園內,紅楓、黃櫨、銀杏、白蠟、紫葉李、梧桐各種彩葉,讓你看足秋天的美。環球“楓”情,不容錯過。
南宮旅游景區
南宮新苑中街銀杏大道、南宮苑梵靜花海走一走,看看美麗秋色,或者選擇戶外溫泉,在秋日的陽光下泡澡,亦或到南宮露營運動樂園郊野享秋,都是不錯的選擇。
紫谷伊甸園
金秋的紫谷伊甸園,粉黛亂子草盛開后呈現粉色霧狀,正等待您的到來,每當微風吹來時就像一片粉紅色的花海,美麗而又夢幻。秋日的北宮適合全家出游,或步行或爬山,色彩斑斕的紅葉點綴在山間,好像油畫一般。
北京千靈山公園
2.2平方公里的景區分布著黃櫨、元寶楓、白蠟、油松、山桃、欒樹等數十種的彩葉植物,讓這里的秋天分外妖嬈。每年的十月中下旬至十一月上旬是欣賞彩葉的最佳時機。良好的林木覆蓋率使得這里的彩葉景觀布局更為緊湊。如果您是徒步進山,就可以近距離觀賞彩葉,如果您是乘坐索道可以欣賞到千靈山景區的全貌,五色斑斕的彩葉把景區裝扮的絢爛奪目。
除了繽紛的秋色,豐臺區還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城市品牌優勢顯著,例如永定河文化、紅色文化、中國花木文化等等。
· .盧溝橋
盧溝橋位于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始建于金大定 29年(1189年),建成于金章宗明昌3年(1192年)。盧溝橋全長 266.5米,寬 9.3米,下分
11個券洞。橋身兩側共有石雕護欄望柱 281根。柱頭上雕有伏臥的大小石獅共 501只,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700年前,在中國入仕的意大利旅行家馬可 .波羅在其所著《馬可
.波羅游記》中就曾稱盧溝橋為“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自此,橋隨書流傳到西歐各國。歐洲人習慣稱盧溝橋為“馬可 .波羅”橋。1937年 7月
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盧溝橋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中國抗日軍隊在此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 宛平城
宛平城是我國華北地區唯一保存完整的兩開門衛城。明王朝為保衛京師防御李自成進京 ,命御馬監太監武俊于公元 1638年 -公元 1640年主持修建此城。
城分東西兩座城門,東為“順治門”,西為“永昌門”(清代改為“威嚴門”),城東西長 640米,南北寬 320米,城池總面積約
20公頃。城墻上至今仍存有“七七事變”中日軍炮轟宛平城留下的彈坑遺跡。
· 長辛店
長辛店老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長辛店大街兩側分布著35條胡同,呈現出縱橫交錯的老鎮街巷肌理。紅色、歷史、民俗、工業等多元文化在這里交融。
在北京市發布的多處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中,豐臺區有8處,全部在長辛店地區,分別為:長辛店二七紀念館、長辛店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舊址、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舊址、二七慘案長辛店舊址(警察局駐地舊址)、工人夜班通俗學校舊址、二七機車廠近代建筑遺存、二七烈士墓、長辛店工人俱樂部舊址。豐臺區對這些舊址進行了修繕和改造,對6處進行了布展。
豐臺值得打卡的博物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中國園林博物館
●中國航天博物館
●中國消防博物館
●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
●北京汽車博物館
●北京長辛店二七紀念館
轉發
約上朋友
這個周末來豐臺
感受繽紛秋色吧
內容轉自:北京交通廣播《1039慧旅行》節目
圖片來源:發現新豐臺微信公眾號
來源: 北京交通廣播
三、我的母校哈工大(續)
曬出我相冊里的校園風景#題記:前不久,在頭條上發了一篇懷念母校的文章,網上反響強烈。有朋友留言說,如果有幾張當年的舊照片就更好了。于是回家找到舊相冊,翻拍了幾張照片。望著這些有些泛黃的照片,我的思緒又回到了我的母校。今天寫的文字,實際上是我在母校的二三事,也是對前一篇文章的補充。
一
總有一些往事難以忘記,總有一些回憶刻骨銘心。那些逝去的歲月曾經的我們意氣風發,當年感覺沒有什么,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越顯彌足珍貴,讓你牽腸掛肚,久久不能忘懷。入校報到后,我們班男生住進了哈工大第一宿舍,后稱哈工大第一公寓。哈工大第一宿舍位于哈工大東南角,呈口字形,是哈工大本科男生公寓,始建于1952年,占地面積平方米,一共五層,有627個房間,可共3千余名學生入住,是哈工大歷史最悠久的學生公寓,也是亞洲最大的學生公寓。
哈工大一宿舍外景
印象當中,當年從正門進入大廳,左側是收發室,有專人執守。收發室外側墻上掛著一個小黑扳,經常有學?;蛩奚嵬ㄖ?、公告在此公布。我們上學期間,一樓大廳的右側曾經開辟過一塊空間,建起了小賣部,供學生一時應急購買些學習用品和方便面,茶葉蛋什么的。宿舍二樓可直通后樓。這座宿舍各個樓層都建有洗漱間、公共衛生間和開水房。入校之后,開始我住了大半年半地下室,后來搬到三樓一直住到畢業離校。在這座宿舍里,曾經住過61級電機系李長春,61級動力機械系王兆國,他們是哈工大的驕傲。
哈工大一宿舍內上下樓梯
大學畢業后,每到哈爾濱出差,我都要到哈工大一宿舍走一走。站在一宿舍門口的臺階上,回憶在這座宿舍生活的那些難忘的時光,心中有許多不舍。有一年我回母校一宿舍,正巧遇見了一位從美國回國的校友,見到我拿了一臺相機,請我為他照張照片,并將他的郵箱告知于我。他對我說,在美國工作生活的日日夜夜,無時不懷念學校和第一宿舍,那里是他青春夢想生長的地方。我非常理解他的心情,照片拍完后的當晚就用郵箱給他傳了過去。哈工大第一宿舍在2018年納入了哈工大拆除計劃,相信不久,一座嶄新的現代化大樓將會在此處拔地而起。但是,那已經不是我記憶中的哈工大第一宿舍了。想到這些,我的心里還是充滿淡淡的憂傷。
哈工大一宿舍正門臺階
哈工大第一宿舍后身不遠就是學校運動場。每年的運動會開閉幕式和各項賽事都在那里進行。剛入學那年,學校舉辦運動會,我們是按新生組來參賽的。由于初次參加賽事,大家互相之間都不太了解,班級就給同學都報了項目。給我報了一項是200米跨欄。上場比賽的時候,才發現這個項目僅有兩名新生報賽,經過比賽我榮蕕第二名,還得到了一個帶紅色塑料皮的筆記本獎品。
哈工大體育場
那些年,運動場是我經常光顧的地方。沒有什么特殊情況,每天6,30起床后到運動場跑步30分鐘,然后7時左右到哈工大一食堂吃早餐。早餐完畢到教室上課。記得學校為了調濟食堂學生吃飯的人數,是指定哪個專業哪個班在哪個食堂吃飯的。到食堂后是以學生證為證明辦理就餐劵的。發到手里的就餐券底為白紙,上印黑字和紅字兩個種類。紅字的為細糧票,黑字的為粗糧票。當年紅字劵占百分之30,黑字劵占百分之60。我的印象中,細糧基本上星期天或節日改善伙食用了,平時用粗糧票基本上是高梁米、大楂子和玉米面發糕。粥常常是小米粥。由于我家孩子多,家庭經濟條件不太好,平時在食堂吃飯以粗糧青菜為主。五一、十一、元旦時咬咬牙能吃頓紅燒肉或熘肉段什么的。
哈工大餐廳
在校學習四年中,僅有一次星期天外出返校晚了,食堂已經關門了,和同學到附近小飯館吃了一頓飯。那時候大家都很困難,分餐制,我要了一盤芹菜和一碗米飯。
從一宿舍正門出來,向前一條街路向左轉就是學校的一個側門。我們經常從這個門出去向前經過一條街,穿過一條鐵路,再經過一條街,就到了哈爾濱動物園的北門了。我到校報到的第二天上午,同學相約去了動物園。當年文革剛結束,動物園也沒什么太多的動物了,只記得有猴子、駱駝,孔雀和羊什么的。我們一起去的同學一同照了張照片以示紀念。在哈工大讀書四年,剛入學報到的那天傍晚,同學相約去了松花江商店,購買了一些學習用品。之后遇到星期天,常去的地方就是新年書店。道里新華書店和中央大街的新華書店也是我們常去地方。也曾逛過哈爾濱著名的喇嘛臺,進去參觀過教徒禮拜活動,只是好奇的看了一眼,感覺沒什么興趣就出來了。
印象當中,當年的我年輕力壯,這些地方大多是步行來去。每到暑假和寒假,學校都協助學生提前預約購票。放假后前往哈爾濱火車站也都步行。記得從哈工大主樓左側出校園,穿過西大直接就進入了教化街,這條路一直向西北方向斜穿下去,走到盡頭就離火車站不遠了。上學那些年很少乘公交車,那個時候沒有印象有出租車。
哈尓濱火車站
二
大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那些記憶當中許多鮮活的往事,總會在不經意間涌現出你的腦海。有的時候也會由于某一件事情,引發你對過去一些事情的聯想。哈工大建校100周年的時候,學校對在校工作滿30年以上的教職員工,頒發了一份特殊的禮物。這個禮物就是功夫錘。哈工大的功夫錘是哈工大光榮傳統的一個傳承。前不久,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焊接工程教育家和焊接工程專家、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潘際鑾逝世的消息傳來,讓哈工大人十分心痛。上世紀50年代,潘際鑾院士和800多名朝氣蓬勃的青年滿懷著建設新中國的熱忱,從祖國各地奔赴哈爾濱工業大學,當時他們平均年齡只有27.5歲。后來,人們在總結這段歷史的時候,為他們的精神所感動,為他們叫響了一個亮麗的名字:哈工大“八百壯士”。
當年,潘際鑾院士:是由清華大學推薦來到哈工大進修俄語,然后跟隨蘇聯焊接專家普洛霍洛夫學習新興的焊接技術。1953年碩士畢業后擔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系教師,參與創建了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焊接專業。從此,哈工大成為我國焊接專業的發源地,是焊接學者的搖籃,是中國焊接事業的起點。潘際鑾院士是哈工大人的驕傲。記得在學校學習的印象中,哈工大年紀稍大一點的教授俄語都非常好。我們專業元旦聯歡活動的時候,教研室主任關教授就用俄語為我們朗讀了一首普希金的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讓我們這些年輕人熱血沸騰。
功夫錘是哈工大“八百壯士”精神的一個縮影。每一位哈工大人在校學習期間,都要經歷金工實習的課程,重點就是每名學生都要親手制造一個功夫錘。記得是大二基礎課學習基本結束之后,學校安排我們進行"金工”實習,實習地點在主樓后不遠處的校辦實習工廠。實習的第一天,每名同學領到了一套工裝,藏藍色的。印象當中,除了衣褲之外,還發給每人一頂工帽,一幅白線手套。第一天實習課上,有校辦工廠老師講課,主要講鐵錘的制作過程,接下來領實習學生參觀車間。工廠師傅親自動手示范鐵錘制作的整個流程,然后,每個人發了一塊毛坯原材料。印象當中。我們在校辦工廠實習的時候。天氣悶熱。老師傅不厭其煩的給我們講解制作錘子的整個過程,讓我們熟悉車鉗銑刨磨中每道工序要領,并要求認真操作每個環節。許多同學第一次進車間,對各種工具都不熟悉,上手很慢。實習時,用到的工具有臺虎鉗、銼刀、鋼鋸、鉆床、三角尺或稱卡尺的測量工具。先要對原材料毛坯進行粗加工,削去多余的邊角,使原材料初具鐵錘雛形。然后,再用鉆床鉆出安裝木把的孔,最后進行銼削工序。大約一周后,對每名同學是所做出的錘子進行檢查驗收。并評出伏良。金工實習時間雖短,但告訴我們書本知識要在實踐中應用,要培養和增強我們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要憧得學用結合,這對我們一生的成長都非常重要。
金工實習錘卜
三
盛夏時節,學校班級曾先后組織同學兩次春游。記得第一次去的是二龍山。第二次去的地方是太陽島。哈尓濱二龍山距哈市東郊50多公里處,是哈尓濱的東花園,一直是哈尓濱消暑度假休閑療養的風景勝地。
松花江輪渡碼頭前
去二龍山的時候,學校專門租了一艘旅游輪船,印象當中都是哈工大新入學的各系學生。輪船航行了近二個多小時,才到目的地。那時候,二龍山開發的并不是很繁華,只有幾棟簡易的別墅和不多的游樂設施。其間我們還曾經去登山游玩,路不是很寬,羊腸小道曲曲彎彎伸向山頂。山上長著茂密的東北特有的柞樹松樹以及榛子林,都還是沒有被破壞過的原生態??諝馇逍?,鷹翔鳥鳴,蜂舞蝶飛,風景優美,令人陶醉。
二龍山
又一年春游我們去了大陽島。太陽島就是哈尓濱江北的一處濕地景觀。這里碧水環繞,芳草萋萋,鳥語花香,景色迷人。記得當年全國正流行《太陽島上》這首歌曲,哈爾濱的同學購買了大塑料捅啤酒,買了燒雞香腸面包威咸鴨蛋豆皮和黃瓜蘿卜等食物和蔬菜,每個同學自帶一個大瓷缸子喝酒用。到太陽島上的一處空地上,輔上簡易塑料布,大家圍坐在一起,女同學下廚拌菜,搞了一次野餐匯。印象當中,飯后大家在太陽島風景區散步,也有同學打羽毛球,玩撲克等。到傍晚起江風了我們才乘輪渡返回。這次春游,全班同學在防洪紀念塔旁拍了個全班集體合照,以示紀念。
太陽島上留影
四
回憶往事,有的時候是非常浪漫的事兒。想起青春年少的美好時光,那年那月都是快樂的。但是也有的時候,回憶是一種十分痛苦的事兒。曾經朝夕相處的大學同學,突然傳來不幸的消息。即使許久之后,他的言談舉止,他的音容笑貌,還常??M繞在腦海里,讓你久久揮之不去。
我的同學王某,大學畢業之后在哈市工作。一年之后結婚。王某白白靜靜地,一張圓臉總是掛著瞇脒地笑。他的身體一直很弱,在校時生活就不太有規律,也許因此原因時間一長就有病了。到醫院一查就被院方要求立刻住院。經過醫院治療一段時間,稍有好轉就又反復了。此時,愛人也身懷有孕,在護理同學王某的時候有一天突然腹痛難忍。當時就住進了同一家醫院。王某在病床上已經奄奄一息,而在另一間病房里,他的愛人已經臨盆。據說同學王某咽下最后一口氣的時候,他的孩子出生了。后來我想,王某雖然生前沒有和自己的孩子見上一面,但是孩子誕下那一刻的哭鬧聲響徹了整個醫院,王某一定聽到了。正是孩子的這聲呼喊,讓他的心情突然放松下來,沒有遺憾的走了。后來我調到同學王某出生的城市工作,王某的哥哥還曾經到單位來看過我。談起同學王某,我們都唏噓不已。有一年,我在玩手機的時候,突然聽到了一首歌唱。時光荏苒,歲月蹉跎,但是這首歌曲卻對于我來說憶憶猶新。第一次聽這首歌曲的吋候,正在八十年代哈工大第一宿舍的某一個白天或某一個夜晚,那時同學王某和我們在一起。當年,我就是在他新購買的錄音機里聽到這首歌的。優美的旋律,動聽的歌聲,讓我感慨不己:“遍地開花兒為你開,春天也是為你來,快樂人是屬于你,幸福與你同在….”愿意我的同學王某在天堂快樂幸福!
部分同學合影
大學讀書時,李某與我住在同一個寢室,他家是哈爾濱的,上學后基本上是走讀,很少在寢室里住。我們兩個床都是上鋪,正對面。他是49年出生的,考上大學前己經在哈市一家企業工作了。李大哥為人平和,處事低調,見面總是呵呵的笑,從來不和同學發生任何爭執。他學習特別刻苦,每天都看到他默默地看書記筆記做習題。大學畢業之后,他留校當了助教,后來進職副教授。退休之后隨兒女一起到加拿大生活了。原以為加拿大的生活條件很好,兒女一家又都在身邊,李大哥一定活得很開心。沒想到幾年前突發疾病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我的同學陳某性格靦腆,說話慢聲細語,見到誰都臉紅。大學畢業后曾在政府機關工作,打拼幾年后進入了市領導的秘書隊伍。多年后到一個事業單位當領導。陳某同學不事聲張,處事謹慎,但和同學的友誼和感情卻是濃濃的。有一年他牽頭張羅外地的同學返哈舉辦了一次同學聚會,活動地點是他聯系的一家賓館。我們在哪里玩了兩天兩夜。陳同學的心很細。各項服務安排得井井有條,讓我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離開的時候,外地的同學與他揮手告別,沒想到。竟是最后的永別。幾年前陳同學到海南三亞過年,心臟病突然發作倒下了,消息傳來讓人心痛不已。
松花江邊合影
前不久。突然從同學那里傳來一個不幸的消息,我的同學黃某。突然在上海病逝。據說她幾年前感覺不適,在學校醫院撿查就發現了胸腺有陰影,并且存有積水。到北京醫院掛號后等待看病的日子里,他和愛人還借此機會到大西北轉了轉。去看了敦煌和石窟佛像,回到北京的時候,一檢查陰影縮小了。她沒有當作一回事就返回哈爾濱。沒有想到,這次病發卻來勢洶洶。據說匆忙趕到上海,住了一段時間院也沒有好轉。一天復診前去辦手續人就沒了。他走的就這樣匆忙,還沒有來得及向任何人告別。噩耗傳來的時候。我們都不相信。去年哈工大百年校慶,晚上無人機表演時,她還在自己家陽臺上給我們外地的同學拍了錄像,讓我們感受到校慶的熱烈氣氛。翻一翻微信。這些照片都還在。而她卻靜靜地走了。
四、民國驢友游記之二農產豐盛的都勻
民國時的驢友如何游貴州呢?我們一起欣賞。
農產豐盛的都勻
六月十九日由獨山至都勻。昨晚廖軍長派一副官來說,明早該軍有汽車至都勻,請便中乘搭前往。今日我們在天黎明時即起床,但到了軍部停車處,卻是冷靜靜無一人,司機等這時都還在夢鄉。約半時,昨晚見面之副官到來,催司機等起床,謂不久即可開車。少許蔡昆君亦到來,本日亦搭車赴都勻。時滿天發紅霞,在將開車時,大雨傾盆下起來,因雨過大,車停開。至九時余,雨漸止息,十時許始正式開車離獨山。
獨山距都勻一百二十里,公路既不平,且在雨后,車行顛簸遲緩異常,費時二時余始達到。車停于城南門外,下車住一李姓客店。
貴州各縣的客店,多無字號和招牌,只要門前置一疊棉被的,那就是客店唯一的標志。在客店休息進茶后,即赴縣政府訪縣長司繩慶君,司君接名片后,即親出迎,頗示親熱,原蔡昆君已先至,蔡君與司縣長系保定軍官學校同學,已先為之介紹矣。司縣長人頗和藹,堅邀至縣政府宿,我們因在都勻不擬作久留,乃婉言謝卻。同司縣長談話約半小時余,所談多關于都勻地方情形,談話后辭出,于城內外游覽一周。都勻原為府治,縣城在山洼處一小山崗上,城內居民約三百余戶,頗零落。小商店多在西南門外,約有數十家,市面繁盛不及獨山,居民亦較稀疏。
都勻稱為貴州的“米谷倉”,境內山崗低洼處,土地大致均肥沃,每年所產米及包谷均甚豐,以故糧價甚低,時在夏季,新谷尚未收獲,每大洋一元尚可購米四十余斤。近年桂軍駐防于此,而桂軍之軍糧亦多由此處采購,聞在未駐軍時,新谷登市,每元竟能購米五十余斤呢!
都勻教育為黔南各縣冠,全縣教育經費每年二萬余元,有省立中學一所,學生八百余人;縣立女子中學一所,學生一百余人;小學全縣共二十五所,學生約千余人。在都勻城內所見男女中學學生,服裝均甚樸實,衣帽鞋襪全為家庭自制,皆是十年前的老樣式,“摩登”二字,大約因交通不便,現在還沒有傳到他們中間呢。
都勻全縣人口約十萬,苗民約占十分之三,多散居于東南山中。苗民均勤儉耐勞,男女都有職業,無鴉片嗜好,無游手好閑者,對官廳皆甚敬畏服從。其生活其簡陋,尤不知衛生,所住房屋,多系依山用亂石砌成之小樓,人住樓上,喂養豬牛于樓下,污穢異常。其子弟近年亦漸多受教育者,在省立都勻中學中,尚有苗生數十人,他們都是著漢衣,習漢文,在同化苗民上,這些受教育的苗民青年,當然是有大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