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兒,癡兒最怕黃昏疏雨又泣梧桐不若桃李嫁東風
明成化年間,姚安府上發生了一起離奇的溺亡案,哪知卻又引發了雙命案,令案件再次變得撲朔迷離起來,好在時任姚安知府的馮常岷慧眼識兇,否則此案將又成為一樁難解的懸案。
成化八年的一日秋,眼看就要到中秋節,孫府上上下下都開始為中秋家宴忙活了起來,一時間顯得熱鬧非凡。
然而就在這時,孫府河邊傳來一聲驚呼,嚇得孫家上下紛紛放下手中的事物前去查看,只見河中央此時此刻漂浮著一個人,那人身著棕色綢衣,腳上穿著一雙虎頭鞋。
孫府上下看到這場景不禁臉色大變,不知這時是誰驚呼了一聲:“是大少爺!”
孫家老太太聽到此言,連咳數聲,幾乎癱坐在地,趕忙說道:“快,快撈上來看看究竟是誰!”
待幾人打撈上來一看,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孫府的大少爺孫齊,此時孫齊的母親張秀梅匆匆趕來,趴在兒子身邊放聲大哭,一邊哭一邊指著站在人群之外的一個女人厲聲喝道:“柳苗紅!定是你所作所為!”
柳苗紅望著張秀梅憎恨的目光,眼神不禁有些躲閃,她與張秀梅向來不和,如今孫齊出了事,她肯定就是人們心中的罪魁禍首,想到這里,柳苗紅的思緒不禁回到了幾年前。
柳苗紅是孫府二老爺孫萬福明媒正娶的夫人,二人成婚的時候柳家百般不愿意,按照柳家的條件,原本來說能夠給柳苗紅找個更好的夫家,但孫萬福死皮賴臉的纏著柳苗紅,趕也趕不走,無奈之下,柳家只好將女兒嫁給了孫萬福。
柳苗紅和孫萬福二人恩愛非常,倆夫妻幾乎是形影不離,惹得整個姚安府都十分羨慕,而孫家更是在柳家的幫襯下逐步青云,柳家也逐漸對孫萬福這個女婿越看越順眼。
然而一切都在孫萬福去了趟外地發生了轉變,去的時候孤身一人,回來的時候拖家帶口,柳苗紅看著孫萬福身邊的張秀梅和男娃娃,一時之間不知是震驚還是傷心,把自己關在房間好幾日,就算出門也要找他們鬧上一鬧。
一來二去柳苗紅和張秀梅相看兩相厭,更是和孫萬福之間的關系也淺了不少,而她自己也因此變得多疑了起來。
張秀梅是孫萬福從外地帶回來的女人,相貌說不上有多好看,但一雙丹鳳眼顯得整個人都有著一種說不上來的風情。
再加上孫齊根本不是張秀梅與孫萬福所生,而是張秀梅同其他男人生下來的孩子,天生癡傻不說,還總是調皮搗蛋,為此柳苗紅沒少給張秀梅臉色,更是每每碰上孫齊都是一副橫眉冷對的模樣。
但盡管如此,柳苗紅一個女流之輩,自然是不敢管丈夫房內事,只好忍氣吞聲了這么多年,而張秀梅自己也知道她有愧柳苗紅,一直以來對她都是畢恭畢敬的,柳苗紅也就拉不下臉來,對張秀梅娘倆的態度也漸漸緩和了起來。
原本柳苗紅是打算借著中秋家宴跟張秀梅好好說兩句的,可誰能想到又出了這檔子事,把整個二房的關系再次推送到風口浪尖之處,但這事兒的的確確不是她柳苗紅做的,她柳苗紅脾氣是大了點,但殺人放火之事,她當真做不來。
想到這里,柳苗紅不禁挺直了腰桿,指著正怨毒望著她的張秀梅說道:“張秀梅你看什么看,這事兒不是我做的!”
張秀梅抹了把眼淚說道:“是不是你做的,得報了官,讓官府人查了才知道!”說著,張秀梅扭頭便交代身邊的婢女去姚安府衙去報案。
時任姚安知府的馮常岷接到此案之后,趕忙帶領仵作和一眾衙役匆匆趕往案發現場。
仵作經一番查驗,起身來到馮常岷身邊說道:“大人,的確是溺水而亡,不過死者身上多處瘀傷,且指甲縫里還有些許皮肉?!?/p>
聽聞仵作一言,馮常岷不禁開口道:“如此看來,孫齊身亡并非意外,而是有人蓄意為之?想必兇手身上定有抓痕?!?/p>
聽聞馮常岷一言,在場的幾個人面面相覷,而張秀梅更是一臉怨毒的望向柳苗紅說道:“大人,定是這毒婦所為,我兒生前經常遭這惡毒女人的冷眼,有時候還會用手擰他的后背,這女人向來看我們娘倆不順眼,此次害死我兒子,想必她早就蓄謀已久,求大人明察!”
柳苗紅被張秀梅說的背后一陣發寒,她說的句句屬實,她的確和張秀梅娘倆過不去,也確實擰過孫齊兩下,可...
柳苗紅剛要開口說話,另一邊便又傳來一陣驚叫之聲,隨即就見一個小丫鬟慌慌張張的跑了出來,直沖柳苗紅這邊。
柳苗紅見狀趕忙問道:“又發生何事,這么慌張干什么?!?/p>
小丫鬟喘了幾口氣,這才斷斷續續的說道:“夫人,夫人不好了,小青,小蘭她們兩個上吊自殺了!”
“什么!”柳苗紅大驚,這兩個是平日里與她最親近的婢女,而且她向來待她們極好,怎么偏偏在這個時候出了事兒呢?想到這里,柳苗紅趕忙跟了上去。
而一旁聽聞又有命案發生的馮常岷,亦是帶領眾人一同跟了上去。
到了屋內就見房梁之上懸著倆人,身上還有溫度,估摸著是剛斷氣不久,經仵作查驗發現,婢女小青胳膊上有著些許抓痕,而小蘭身上雖無明顯傷勢,但卻在其房中發現了一條鞭子,與孫齊身上的傷痕完全一致。
看到這里,眾人皆是大吃一驚,張秀梅更是扒住柳苗紅的胳膊不放,一邊哭喊著,一邊罵道:“姓柳的,我們娘倆平日里可沒少供著你,你卻如此狠心,教唆你房里的丫頭對我兒下如此狠手!”
在一旁默不作聲的大房老爺,此時亦是開口道:“弟妹,我真沒想到,你竟然會做出如此之事,這要是傳出去,我孫家的臉面何在?大人,這事兒您可要為我們孫家做主啊?!?/p>
柳苗紅被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語的架勢搞的腦袋發懵,隨后竟說道:“胡說八道,張秀梅我沒事殺你兒子作甚,與我有仇的是你,我應當殺你才對,殺了你兒子,豈不是讓矛盾更加升級,我有病??!”
整個孫家上下都被今日突如其來的事件搞的人心惶惶,而知府馮常岷望著做戲般的一家人,心中不免得升起一抹探究。
是啊,正如柳苗紅所說,若是她殺了孫齊,兩家人的矛盾豈不是再次升級?而她平日里就與張秀梅娘倆不對付,如此一來,苗頭指向的不就是她?這和此地無銀三百兩有何分別?
正當馮常岷胡思亂想之際,身邊的仵作趁亂再次湊到他耳邊低聲道:“大人,此事有異,那婢女小青身上的上分明就是剛剛才有的,而孫齊出事在昨晚,若事情真是小青所為,那她身上的傷也愈合了七七八八才對,可大人你看?!?/p>
馮常岷順著仵作手指的方向一看,可不是嗎,小青胳膊上的傷明顯就是新傷,現在還不停冒著鮮血,再加上孫齊天生癡傻,更是性子頑劣,兩個看上去弱不禁風的女子真的能弄住孫齊嗎?
想到這里,馮常岷心中已然確定此事并非兩個婢女所為,而柳苗紅更是被人抓住了把柄才被誣陷的,可究竟是誰做了這個事情,做了這樣的事情,對他又有什么好處呢?
馮常岷的雙眸環顧了一下孫家眾人,最后將目光停留在大房老爺孫萬德身上,若真要說能得到好處的,恐怕只有大房一家了,毀了二房,整個孫家不就都是大房的了?
就在孫家上下指著柳苗紅破口大罵之際,馮常岷忽然開口道:“來人,把孫萬德給我抓起來!本官要親自審問一番!”
孫萬德正譴責著柳苗紅,忽然聽到馮常岷下達的命令,不禁渾身一顫,跪倒在地說道:“大人,您這是要作甚,您應該抓的是柳苗紅,而不是抓我啊,我和張秀梅無仇無怨的,我為何...”
然而還沒等他話說完,馮常岷身邊的衙役已然將孫萬德架了起來,在眾目睽睽之下,帶著孫萬德朝著衙門的方向走去。
姚安府衙門內,孫萬德跪在堂下,一副茫然的樣子望著堂上不怒自威的青天大老爺馮常岷。
馮常岷沒有理會孫萬德的目光,一陣驚堂木拍下,說道:“孫萬德,你殺害孫齊,又唆使柳苗紅身邊的丫鬟自盡,你可知罪?!”
孫萬德連連磕了好幾個響頭說道:“大人冤枉啊,我怎么會做這種事情,張秀梅一家與我無仇無怨,我為何要殺孫齊啊,再說了,小青小蘭是弟妹身邊的人,怎么也輪不到我去唆使啊?!?/p>
馮常岷見孫萬德不肯承認,冷哼一聲說道:“沒錯,你和張秀梅一家無仇,但你卻和孫萬福之間有嫌隙,你妒忌弟弟比你過的幸福,更妒忌弟弟能掌管整個孫家,所以才做出這樣的事情,對二房一家挑撥離間,最后二房一家崩離解散,你就是最后的贏家?!?/p>
聽得馮常岷一席話,驚得孫萬德渾身一顫,但仍舊不肯承認,馮常岷見此人不見棺材不落淚,便說道:“來人,上刑!”
孫萬德年齡四十有余,再加上平日里養尊處優,哪里受過如此刑罰,板子沒挨幾下就一五一十的將實情說了出來。
原來孫萬德早就妒忌孫萬福的好運氣,先是被父親看重,再是娶了柳苗紅這樣的千金大小姐,帶領整個孫家逐步青云,而后又不知從哪兒帶回來一個張秀梅這般的狐媚小娘子,看得孫萬德眼饞,更是對弟弟孫萬福添了些許記恨。
后來孫萬德見柳苗紅對張秀梅娘倆不滿,便心生一計,特地在中秋家宴前夕將孫齊引誘至自己房中,對其拳打腳踢了一番,待其昏倒之后,趁夜將孫齊扔進了河水之中。
而后為了將此黑鍋扣在柳苗紅腦袋上,更是暗地里買通并威脅小青小蘭,叫二人上吊自殺,將臟水潑到柳苗紅身上。
如此天衣無縫的計劃,哪知卻讓馮常岷一眼識破,孫萬德此時趴在地上泣不成聲,但罪已然犯下,根據大明律法,孫萬德被判斬刑。
妒忌之心,害死了兇手自己,又害得三條人命,可以說是孫萬德罪有應得。
后來柳苗紅主動出錢將孫齊厚葬,更是主動找上張秀梅道歉:“其實我原本打算中秋家宴那天和你們娘倆好好說說話,但沒想到竟出了這檔子事,若我一開始就能這般大度,孫齊可能也不會遭這場禍事,真是對不住了?!?/p>
張秀梅嘆了口氣,搖頭道:“如今真兇已經被判決,我應當為先前自己的魯莽向你道歉的,人這一生會遇到什么都是注定的,孫齊注定要遭這一劫啊,我現在也想開了,這娃娃來到這個世上就是一個錯誤,如今走了,也算是解脫了?!?/p>
柳苗紅聽著張秀梅這話久久無言,片刻后張秀梅再次開口道:“其實...我和孫老爺之間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樣,孫老爺為人心善,當時我在家鄉賣身葬父,是孫老爺見我可憐才出錢為我父親謀得一口棺材,我跟著孫老爺只是想好好報答他,可是后來見你如此刁難于我母子二人,我這才想跟你爭一爭,出一口惡氣,說來說去都是我的錯,苗紅你莫要再與孫老爺置氣了?!?/p>
柳苗紅這才知當年真相,若不是自己太小氣,哪里還會生出如此事端?
二人談著話,心中各自反思著自己的錯誤,二人的關系也因此變得愈加和諧起來。
是啊,很多事情之后失去了什么,才能悟出一些道理,只愿身邊人,什么都不要失去,就能明白一些真諦。
作者:大福子
本故事純屬虛構,目的借故事向世人闡明事理。
癡兒最怕黃昏疏雨又泣梧桐不若桃李嫁東風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關于癡兒的內容吧!www.chinazszg.com 引光詞語網
民間故事:兒子是小龍,夫婦不知道,差點養成癡兒
以下故事,出自南宋洪邁志怪筆記小說集《夷堅志》,翻譯時稍有增改。文中插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煩請告知刪除。
在山東登州黃縣,有一位商人,叫宗立本,他家世代都是商人,家中也很有錢。宗立本成家很早,但是婚后多年,夫婦倆也沒有孩子。
古人看重船家,需要兒子延續香火,所以宗立本很著急。
為了能有個兒子,宗立本做了很多事情,他找郎中給妻子號脈,郎中說沒啥問題。他又找郎中看了看自己的身體,還是沒啥問題。夫婦沒辦法,就去寺廟、道觀里求菩薩、天師等人保佑,但是幾年過去了,兩人還是沒能要個孩子。
宗立本也娶了幾房小妾,小妾個個年輕、漂亮,身體也沒問題,但是小妾也沒能給他生個孩子。
宗立本絕望了,他年紀也不小了,于是他不再想著要孩子的事情,專心做生意。
宋高宗紹興戊寅年,即公元1158年,宗立本帶著妻子和仆人,去昌樂賣布。到了濰州的時候,已經是夜里了,一行人走了一個時辰,找了一座古廟,到廟里暫時歇息,打算天亮以后再出發。
宗立本和妻子睡下了,幾個仆人輪流站崗,守衛眾人。
天亮以后,眾人吃了早飯,收拾了東西,繼續出發。上路沒多久,宗立本看到一個小孩,大約六七歲,頭上還有兩個發髻,就像小鹿的犄角一樣,特別可愛俊俏。
小孩兒看到宗立本后,立馬行禮,拜了又拜,還向眾人問好,聽這孩子說話,伶牙俐齒,很通情達理,確實惹人喜愛。
宗立本很高興,問小孩子:你家在哪里呀,從哪里來?
小孩兒毫不畏懼,說:我是昌邑縣公吏的兒子,父親叫王忠彥,跟母親已經去世了。他們去世之后,我被人家領去養了,不過那家人對我不好,把我帶到這里,說是玩耍,但是他們放下我后,就偷偷走了,我被拋棄了。我想到在這荒山野嶺,如果沒人的話,我一個小孩子家家,肯定會被虎狼吃掉。還好還好,我看到你們了,一場緣分,我不會死了,嘻嘻。
宗立本聽小孩兒這么說,更加喜歡了,下了馬車,拍了拍小孩子的腦袋,問道:那么,你愿意跟我嗎?
小孩子一聽,立馬跪下來,給宗立本磕頭,還一個勁兒表示感謝。
于是,宗立本正式收小孩兒做兒子,他認為,這孩子是天上的神仙送給自己做兒子的,于是他給小孩兒取名,叫“神授”。
一路上,宗立本夫婦對神授都很好,親得不得了??赡苁抢蟻淼米拥木壒拾?,一點都舍不得讓神授受委屈。宗立本很高興,早早地做完了生意,然后就回到家中了。
神授很聰明,天縱其才,宗立本家中的書,他看了一遍就能記住,而且過很久也不會忘記。
神授對書法很有天賦,能拿一支巨大的筆,寫下一丈左右的大字,而且那些篆書、隸書和草書,他都沒看過,卻能寫得很漂亮,實在是神奇。有時候看到一些名家的書法,或者古碑古帖,神授也只需要稍微臨摹兩遍,就能寫得很好,頗有神韻。
宗立本看到后,忽然發現了商機,他本就是市井小民,又是商人出身,凡是都很看重利益,所以他干脆不做生意了,帶著神授出門游歷,表面是為了疼愛兒子,實際上就是為了賺錢而已。
從那以后,宗立本就帶著神授,讓他給別人寫字,甚至故意學那些地痞流氓說話、做事,神授給他賺了很多錢,但是神授的本性慢慢變了。短短幾個月后,神授的天性已經大不如從前了,越來越像市井小人。
關鍵問題是,宗立本也不讓神授學習看書,只是天天帶著他四處轉悠,想著賺錢。
時間久了,就連神授的天賦,過目不忘和臨摹書法,也慢慢不如以前了。用王安石在《傷仲永》中的話來說,神授已經快要“泯然眾人矣”了。
又過去了兩年,神授更加平庸了,已經不是“泯然眾人”了,是連普通人都不如了。此時的神授,完全就成了市井小人,跟那些街邊的二混子沒啥區別了。
因為沒有往日的風采了,所以神授也賺不到錢了,宗立本也不太喜歡他了。
這一年春天,宗立本帶著神授,來到了濟南章丘,路上遇到一位番僧。番僧看起來很有氣勢,不像是中土人士,甚至看起來都有點不像人。仔細看的話,會覺得這番僧有點像蛇或者龍。
番僧看到宗立本和神授后,指著神授問道:這孩子你是從哪里撿到的?
宗立本很不高興,說:這是我的親生兒子,他叫神授,你怎么說我撿到的呢?番僧,你不要亂說話,小心我報官,到時候讓你嘗嘗掌嘴的滋味!
番僧笑著說:不要說謊,這孩子是我在五臺山的五百條小龍之一,已經丟了三年了,到現在我才找到,趕緊還給我吧。不是你的孩子,你也駕馭不了,非要留下的話,會給你帶來災禍。但是,如果我帶回去,就可以好生控制,不會出事。
宗立本不肯,只說神授是他的孩子,不能交給番僧。
番僧似乎怒了,說:這孩子跟了你三年,你把他教好了嗎?他一開始的時候,多么有智慧,多么有天賦,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篆隸草楷,商周漢唐,什么字體不會寫,哪位名家的書法他不會?現在呢,他連曹全、歐陽詢都不知道是誰了吧?他當初說的話是什么樣,現在呢?滿口小人之語,還是當初那個孩子嗎?
宗立本無話可說,番僧說得對,這幾年他光顧著帶神授出門賺錢,已經把神授的天賦都給浪費了,還把神授給毀了。
番僧又說:你年老無子,神授到你身邊,也算是一場緣分。你最初的想法,也是當成親兒子養著??墒?,你發現了神授的天賦,卻沒有想著讓他利用天賦,學習進步,實現他應有的抱負,反而只想著去賺錢,這是正常的父母嗎?你完全把孩子當成了賺錢工具??!好好的龍子,我再晚來一步,你們就把他養成癡傻小兒了!
看到宗立本不說話,滿臉羞愧,番僧拿出水壺,喝了一口水,然后噴在神授頭頂。只見神授立馬倒下,化為一條紅色小蛇,盤在地上。
這時候,方式拿著凈瓶,喊了一聲“神授”,地上的紅色小蛇一下跳到凈瓶里。番僧帶著斗笠,也沒有跟宗立本告辭,直接走了。
神授被收走后,宗立本夫婦還很想念他,但直到去世,也沒有再看到過神授了。
急診搶救室中的一位“癡兒”
帶著無菌口罩的我躲在了人群之后,看著眼前這一幕,竟又覺得人世間或許并沒有那么冰冷。
看著與我相對而坐卻一言不發的家屬,我終于還是忍不住催促道:“不管怎么樣,你們要盡快做個決定!”
他卻茫然的看著我,沒有給出肯定的答案,也沒有給出否定的答案,只是口中說著我聽不明白的話離開了。
我不知道他說的是什么,也許是“嗯”,也許是“哦”,也許什么都不是。
那夜很冷,尤其是在他黑色皮夾克的映襯下,我甚至覺得整個急診搶救室都猶如冰窖一般讓人坐立不安。
他起身離開又停留在數米之外,在黑色皮夾克上摸索了一會,掏出手機,在急診走廊的燈光下尋找起號碼來。
看著瞇著眼睛尋找電話號碼的家屬,我才突然意識到眼前這位所謂的家屬其實也只是一個老人罷了。
幾十秒鐘后,電話終于打通了,他給我的回復是:“再等一會?!?
“再等一會可以,但我不能保證你的要求能夠得到滿足!希望你能理解這一點?!闭f完話我又轉身關上了急診搶救室的電動控制大門,投入了那邊的黑暗和無盡的搶救中去。
在關上大門之前,這位六十多歲身材高大、穿著黑色皮夾克、全身散發著濃烈香煙味的家屬甚至沒有抬頭看我一眼,也沒有說一個哦或者好字來。
大約一個小時之前,家屬將一位88歲的老年男性病人背進了醫院。
病人剛進入急診室就被分診護士發現已經陷入昏迷,而且面色烏紫、四肢厥冷。
陪同患者來到醫院的是兩男一女,其中一位便是這位自稱是患者大兒子的穿著黑色皮夾克的男子。
他告訴我,患者患有慢性氣管炎幾十年,平日里在家中自行吸氧,近日因為自覺胸悶氣喘癥狀好轉,于是停止了氧療。
“沒想到早晨出門轉了一圈就受涼了!”起初家屬們并沒有意識到患者病情的危重性,甚至認為這只不過是又一次的感冒發熱。
事實上,昏迷之中的老人已經命懸一線!
“這可不是受涼那么簡單,人已經昏迷了,氧氣指標太低,血壓也已經休克了,人馬上不行了!”心電監護的報警聲立刻響了起來,血壓只有53/39mmHg,SPO2只有60%!
這也是昏迷之中的患者為什么會面色烏紫的原因之一,嚴重的呼吸衰竭和休克。
一股股讓人作嘔的味道從患者的身上散發出來,揭開患者的衣物才發現早已大小便失禁!
“人馬上就不行了,要救命必須要氣管插管,插了有可能有一絲希望,不插只有死路一條!”我快速對家屬說道。
實際工作中,我極少會對病人和家屬提及“死亡”兩個字,一是因為我自己有些迷信忌諱,二是擔心患者和家屬的情緒會受刺激。
但是,有時候我卻必須要大聲說出來。
比如當患者和家屬根本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甚至還在認為只不過是醫生夸的言辭之時;比如當患者和家屬根本不信任醫生,甚至還在滿不在意游戲人間之時;比如此刻當我要面對眼前這位一直沉默不語不肯給出明確答復的家屬之時。
我沒有過多的時間給家屬們去商量,因為對于昏迷中的這位老人來說每被錯過的一秒鐘就是生命的一份希望。
“沒有意見就請先離開搶救室,不要耽誤搶救!”穿著黑色皮夾克的大兒子依舊不置可否,而站在他身后年齡相仿的一男一女同樣默不作聲。
在生命面前,在千鈞一發之際,家屬沒有明確反對即意味著不放棄,縱然患者已經衰老至此,甚至有些病人已經沒有了搶救價值,或者說徒勞的搶救只會給病人帶來更多的痛苦。
因為現實之中,大多數情況下,掌握病人命運的并不是病人自己,也不是救死扶傷的醫者,而是家屬,是那些在家庭之中有著話語權的家屬,是那些掌握著錢袋子的家屬。
除非家屬明確拒絕,否則都將被視為默認積極搶救。
不僅是因為沒有什么東西是比性命要更加重要的了,更是因為沒有人天生想要攤上一場官司。
氣管插管等一系列積極搶救后,病人的生命體征得到了暫時的穩定。
我找到一直等在門外的家屬,告訴了病人的實際情況并希望得到家屬真實的想法。
沉默了一會之后,他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將老人帶回家,能給我們留一口氣嗎?”
有些地方都有著這樣的風俗,老人們一定要在自己家中死去,否則就會淪為孤墳野鬼,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病人病情如此嚴重,一旦離開呼吸機,隨時都可能死亡,即使是大羅神仙附身也難以保證可以留一口氣回家。
“我不能保證,你有幾個兄弟姐妹,要不要商量一下?”放棄治療畢竟是一件極大的事情,家屬們應該有著統一的意見,醫生也不可能只憑其中一人的意見便決定了患者的生死。
說這句話的時候,我特意看了看站在他身后的一男一女。
這位女性家屬年齡在四五十歲左右,指著已經有些白發的男性家屬示意可以不用聽他的意見:“他耳朵有些聾!”
聽力差并不代表可以忽視他的意見,畢竟這位一直沒有開口說話的白發男子也是患者的兒子。
“你們能確定嗎?”事關患者生死,必須慎之又慎。
然而,三人卻沒有一個人可以給出肯定答復的。
“不管怎么樣,采取什么樣的態度治療,你們都要要盡快做個決定!”這句話我說了很多次,因為患者已經沒有時間可以給家屬們去商量了。
穿著黑色皮夾克的大哥和稍年輕一點的女子走出急診打著電話商量去了,只留下頭發發白所謂耳聾的男子照顧著。
護士說:“師傅,你幫忙把他的尿袋放一放吧?”
他竟毫不猶豫的答復道:“怎么弄?”
原來患者這位白發的兒子聽力尚可,最起碼能夠聽見正常分貝的說話聲。
只是在急診搶救室簡短的交流中,可以判斷出一直沉默不語的白發家屬或許有些智力低下罷了。
護士在為患者吸痰,昏迷之中的患者有些刺激反應,站在床尾的白發兒子下意識的喊道:“他醒了!”
導尿時我呼喊家屬前來幫忙脫下患者的褲子,在看見失禁的大小便時另外兩人下意識的捂起了鼻子,只有這位頭發發白的兒子毫不猶豫的伸手幫忙。
三四十分鐘之后,患者的女兒和孫子一起趕到了醫院。
在做出放棄進一步搶救治療之時,穿著黑色皮夾克的大兒子始終沒有明確表態,頭發發白的小兒子呆呆的看著自己的侄子,而流著眼淚的女兒說:“這事還是你們做主吧!”
簽字放棄之后,患者的孫子問我:“前幾天還和我通電話呢,為什么突然就不行了呢?”
他說的不錯,患者幾天前確實還能夠與人正常溝通,但卻并不意味著身體健康。
老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幾十年,在家中需要長期氧療才能維持沒有明顯的癥狀,甚至不可避免的長期存在2型呼衰。
幾天前,老人自行停止了氧療,外出散步時又不慎著涼。最關鍵的是老人在再次出現胸悶氣喘乃至發熱時,家屬卻并沒有及時送往醫院,而只是當作了普通的感冒發熱。
甚至在送往醫院之后,還沒有意識到因為嚴重休克和呼吸衰竭而昏迷的患者已經一只腳踏入鬼門關了。
事實上,每年冬天類似這樣的凋零的病人都有很多。如果家中老人患有“老肺病”,在氣溫變化之時一定要注意保暖。
很快患者的孫子便找來了車輛,準備帶著依舊昏迷的患者回去。
急診搶救室里來了很多探望的親朋好友,有男有女,又老又少,有人沉默不語,有人同我寒暄,有人不停解釋,也有人再三向我打聽,他們都做好了送患者最后一程的準備。
唯有那頭發發白的小兒子呆呆坐在急診走廊里的長凳上,看著自己眼前紛紛擾擾的人們。
當家屬們推著轉運病床試圖將患者帶離醫院的時候,這位被推脫為有些耳聾的小兒子卻突然沖了上來。
他推開自己的大哥,又搶在自己的侄兒之前,兩手拉著患者的手,紅著眼睛,哆嗦著手,嗚咽著。
但他始終沒有能夠說出一個字來,又被那位稍年輕一些的女子拉開了。
大家都知道,老人一旦離開醫院便意味著死亡。
或許,他也知道吧?
帶著無菌口罩的我躲在了人群之后,看著眼前這一幕,竟又覺得人世間或許并沒有那么冰冷。
讓更多人了解更多一點!
最后一支多巴胺:急診內科醫生,遇見許多人,碰見許多事!
聊齋志異之中的“癡女”和“癡兒”嬰寧和小翠為例
摘要: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他一生之中最為突出的一部作品集,在這部作品之中我們不僅能看到他對花妖狐魅的愛情故事的描寫,對奇事怪事的敘述還能看到他對對人間魑魅魍魎的“人性”的描寫。因此在這部作品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完整的”蒲松齡。而本文主要選取兩則狐魅故事(《嬰寧》、《小翠》)之中的主人公,為大家簡要分析兩者的“癡”,以及這樣的“癡”在作者蒲松齡身上的體現。而之所以選取《嬰寧》和《小翠》是因為兩則故事有很多的相似之處,而本文就將從這些相似之處對比主人公之“癡”。
關鍵詞:“癡女”、“癡兒”、蒲松齡
正文:
一:嬰寧之癡——“笑癡”:笑雖癡,心境明;小翠之癡——“玩癡”:玩雖癡,性聰慧
嬰寧這個女主人公是“笑癡”,這一點其實不難看出,在《聊齋志異》的原文之中寫嬰寧之笑的就有二十六處,而這些描寫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嬰寧的笑,并非是傳統意義上的那種大家閨秀的“掩口而笑”,而大多數時候都是在放聲大笑,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嬰寧這個女子其實是有點“放蕩不羈”的:
舉頭見生,遂不復簪,含笑拈花而去?!瓔嬙唬骸皢緦幑脕??!辨緫?。良去,聞戶外隱有笑聲。媼又喚曰:“嬰寧,汝姨兄在此?!睉敉忄袜托Σ灰?。婢推之以入,猶掩其口,笑不可遏?!畯托?,不可仰視。媼謂生曰:“我言少教誨,此可見矣。年已十六,呆癡裁如嬰兒?!辨鞠蚺≌Z云:“目灼灼,賊腔未改!”女又大笑?!灵T外笑聲始縱。[
[1] ]
而蒲松齡在給嬰寧取名字的時候其實很有講究的:
“嬰寧”之名,取自莊子所說:“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嬰寧。攖寧也者,攖而后寧者?!彼^“嬰寧”,就是指得失成敗都不動心的一種精神境界?!鄂米吩娫疲骸伴]戶塵囂息,襟懷自不攖?!眿雽幍男蜗罂梢哉f是這種境界的象征體現。[
[2] ]
因此在其實在蒲松齡的眼里嬰寧雖“癡”,但是其“癡”并非指一般意義上的“癡”而是指一種“癡的心境”,這種心境其實可以理解為老莊無為思想的一種體現。嬰寧在故事的發展之中,無論處于何時何地都是處于一種“癡笑”的狀態,但在因笑惹事之后,翁姑對其責罵,讓嬰寧從此之后不復笑顏。并且在和王子服相遇時,王感其癡,不辨男女,但在婚后嬰寧卻對男女閨房秘事一字不提。因而,嬰寧之癡并非是真癡,其心明似鏡,難能可貴。
小翠這個女主人公是“玩癡”,這一點我們從小翠和王元豐的玩鬧之中可以看到。小翠和王元豐的玩鬧不僅限于一些體育活動——踢蹴鞠,而且還有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戲——模仿霸王別姬里的人物、王昭君出塞的情節等等。而這些游戲之中每次都會惹禍,但是小翠都會一笑了之,以笑來應對翁姑的責罵——
第善謔,刺布作圓,蹋蹴為笑?!蛉送熍?,女俯首微笑,以手刓床?!韧?,憨跳如故,以脂粉涂公子,作花面如鬼。[ [3] ]
因此小翠的“癡”主要就是在于這個女子“癡玩”,在與王元豐的玩耍游戲之中雖然會惹出是非,但是小翠每次都能很好的化解這些事端。在王家生活的時候,雖然會被責罵、會有人對她不滿,但是小翠并沒有進行打擊報復,而是采用一貫的態度——一笑而過。唯一一次臉色大變就是因為王夫人要責打王元豐,嚇得小翠馬上屈膝乞宥:
夫人無奈之,因杖其子。元豐大號,女始色變,屈膝乞宥?!尤胧?,代撲衣上塵,……[ [4] ]
見到這樣情景王夫人便罷手了,由此可見小翠這個女子其實是很聰慧的,正如《聊齋志異》原文所寫:“女又甚慧,能窺翁姑喜怒?!?。因而這樣的女子其實并非真“癡”,只是在“癡”的外表之中藏著一顆聰慧的心。
從嬰寧和小翠的“癡”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個女子都是“癡心”的狐魅女子,這里所說的“癡”并非單單指她們的“笑癡”和“玩癡”。在這“癡”的背后,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兩個女子形象的突出性,他們絕對不是男子的附屬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是主導了男子的生活的女子——王子服為尋找嬰寧野游郊外,在此之前家母對他的郊游是控制的;小翠改變王元豐的“癡傻”,讓他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因此兩個女子看似是“癡”,其實藏在“癡”后面的聰穎和智慧才是她們的“真”。
二、王子服——“絕惠”之人,癡情尤甚;王元豐——“絕癡”之人,愛而見情
王子服是《聊齋志異·嬰寧篇》之中的男主人公。在文中,我們看到王子服的形象是一個有點憨呆老實的讀書人:
“王子服,莒之羅店人。早孤。絕惠,十四入泮。母最愛之,尋常不令游郊野。聘蕭氏,未嫁而夭,故求凰未就也?!盵 [5] ]
在文本之中我們看到的王子服是一個為情而癡的男子,因為在郊野偶然看到了嬰寧一眼便愛上了她,茶飯不思,日漸消瘦。這樣的王子服其實就是一個“癡兒”的形象,為了尋一女子
不顧一切跑到郊野。而在面對嬰寧時他的告白,他雖然不聰明但是也是情真意切:
問:“存之何意?”曰:“以示相愛不能忘也。自上元相遇,凝思成病,自分化為異物;不圖得見顏色,幸垂憐憫?!薄唬骸懊米影V耶?”女曰:“何便是癡?”生曰:“我非愛花,愛拈花之人耳?!盵
[6] ]
雖然王子服在遺憾嬰寧性情“癡”,但是其實他的“癡情”其實也不比嬰寧的“癡”要少,雖然知道了嬰寧有“癡笑”的毛病,他也依舊帶著嬰寧回家和她成親。因此王子服雖然性格不聰穎但是在“癡情”的這一方面我們也是可以有深刻的感受的,即使是在因為嬰寧而發生命案之后王子服對嬰寧也是不嫌棄,還在嬰寧的哭訴之下幫嬰寧的“鬼母”搬遷墳墓。因此王子服性雖不穎,尤勝在癡情。
無獨有偶,《小翠》之中的王元豐也是如此之人,但是他的癡傻不似王子服的不聰明,而是一種呆傻:
“生一子,名元豐,絕癡,十六歲不能只牝牡,因而鄉黨無與為婚。王憂之?!盵 [7] ]
王元豐連男女也不辨,不能知道性別的差異,這樣的人其實就是傻子。但是為報母恩的小翠卻上門要求嫁給這樣癡傻的王元豐,并且也不嫌棄他是傻子,每天陪他一起玩耍。而王元豐和小翠在一起也是日久生情,在小翠治好了王元豐的呆傻之后,王元豐對小翠的深情顯露無疑:
“公子入室,睹其媵粉遺鉤,慟哭欲死;寢食不甘,日就羸瘁。公大憂,急為膠續以解之,而公子不樂。惟求良工畫小翠像,日夜澆禱其下,,幾二年?!盵
[8] ]
從這里可見王元豐其實也是對小翠深種情根的,他與小翠的朝夕相處使愛慢慢變深,因此在和小翠離開之后他才會變得如此的憔悴,愛而見情才是我們看到的王元豐對小翠的深情所在。
這兩個“癡兒”的形象其實是有很多的相似之處的,比如:二者都是在智力上有所欠缺的男子;二人在對于愛情上都同樣的很癡情;都同樣的得到了狐仙女子的垂青;并且最后都是與心上人生活在了一起。但是在相同之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不同之處:王子服只是不聰明但是基本的人情世故還是懂的,因此在遇上嬰寧這一“癡女”的時候他才會對其有所包容;而王元豐是確確實實智力存在問題的,但是小翠為了報恩也接受了他。因此二者雖然都是“癡兒”但是其“癡”的程度卻是大不相同的。
這樣的“癡兒”形象其實在《聊齋志異》之中并不少見,如《阿寶》之中的孫子楚就是這樣的典型。那么蒲松林設計這樣的“癡兒”形象究竟是為何呢?我覺得原因有三:
其一,這些“癡兒”形象就是自己本身的形象。為何這樣說呢?因為蒲松齡其實本人就是這樣的男子,在十六歲娶妻劉氏之后與妻子一直相濡以沫,并且劉氏為他誕下了四子一女,夫妻可謂是恩愛有加。并且在劉氏去世之后不久蒲松林也離開了人世,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蒲松齡本身就是一個癡情之人。因而這些“癡兒”其實大多數都是有蒲松齡本人的影子在的。而那些看起來“癡”的女子,其實我們也可以看成是文人士子借助對女性命運的嘆慰來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自憐。
其二,這些“癡兒”形象表達的是一種“放蕩不羈”的情態。從這些“癡兒”的日常生活之中我們沒有看到其為功名所累,也不見其案牘勞形,讀書是其陶冶情操閑時而讀,而不是為了功名孜孜不倦。從文中我們可以看見,兩“癡兒”都是沒有以功名為重,反而以“求佳偶”、“享玩樂”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因此在他們的身上其實少了幾分讀書人的“迂腐之氣”,多了幾分名士的“放蕩不羈”之氣。因此這樣的“癡兒”看似在寫他們“癡傻”,但實際上在蒲松齡的眼中其實是對這些“癡兒”抱有在贊賞和羨慕之情的。
其三,這些“癡兒”形象其實寄托了蒲松齡的人生理想。蒲松齡早年聰慧過人,十九歲應童子試時以縣、府、道三試第一,考中秀才,并且受到了文學家施閏章的獎譽。因此在前期的蒲松齡對于科舉考試是積極的,但是在考中秀才之后便屢試不中,最后只能寄居畢家為西賓,長達三十年之久。因此不得意的蒲松齡應該是從這些“癡兒”之中得到了啟發,并且在這些將自己的人生理想寄托在這些“癡兒”的身上——如:不為功名所累的放達;有賢妻美妾陪伴的生涯等等。其實這些“癡兒”所生活的無拘無束、無所阻隔的世界正是蒲松齡在屢試不中之后想要回歸的生活。
因此我們無論從這些狐魅的女子形象身上看,還是從這些“癡傻”的男子身上看,我們都可以看到這些人物形象和蒲松齡之間的聯系。從他們的身上我們不僅僅可以看到蒲松齡本人,也可以看到蒲松齡的人生志趣和人生追求。其雅愛搜神縱然是愛好所使,但也是人生不得意使然。因此看《聊齋志異》之中的花妖狐魅,從魑魅魍魎之中看這個黑暗墮落的世界,并且在這其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才是蒲松齡所追求的。
參考文獻:
[1][清]蒲松齡.聊齋志異.[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4
[2]袁世碩主編.蒲松齡志.[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4
[3]袁世碩、徐仲偉.蒲松齡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4
[4]劉洪強.聊齋志異“嬰寧不笑”源于老子“嬰兒未孩”考論.[J].魯東大學學報,2012,11,29卷6期
[5]譚興國.暗夜的青燈——《聊齋志異》狐魅對士的精神慰藉及藝術特色淺析.[J]聊齋志異賞析,2007
[6]王曉燕.清代文士以閨秀為寄之“癡”趣摭談——以頤道夫子陳文述為例.[J]文學批評,2013
[[1]][清]蒲松齡.聊齋志異.[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4:66-68
[[2]] 袁世碩主編.蒲松齡志.[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4:134
[[3]][清]蒲松齡.聊齋志異.[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4:425
[[4]][清]蒲松齡.聊齋志異.[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4:425
[[5]][清]蒲松齡.聊齋志異.[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4:65
[[6]][清]蒲松齡.聊齋志異.[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4:68
[[7]][清]蒲松齡.聊齋志異.[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4:425
[[8]][清]蒲松齡.聊齋志異.[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4:427
詩,癡兒(短詩十首)
作者/翠兒
發布已獲授權
01
站點
人群散了,酒杯散了
一個個黃昏,都走到了盡頭
只有她還穩穩地站在原地
保持著最初翹首姿式
紫色的呢喃
不在此時,也不在彼時
而那時,她一定已除卻一身的濁氣
牽著羊群,向自己歸來
02
沒有人看見
把視線交給天空
把表達留給花朵
更多的時候,我把自己
藏進文字的叢林里
沒有人看見
草葉上滾動的水珠
林間搖擺的羅裙,正忙碌著
把一些詞 放進月光的杯里
反復熬制 濃的,淡的
粉的,紫的 ,香的,甜的
那些,都是我要對你說的話
03
以水為壤
愛上水,就等于愛上
心懷沉香的人
就等于,愛上眼淚
隱者,銷聲匿跡
就等于愛上這輾轉,迂回
冷漠的人生
寶貝,相信我
以水為壤,萬仞天涯
等閑的不獨是殘陽,驚鴻
鐵馬敲風,夢剪燭花
而此刻 我必定不能發聲
我因水性而護短
驚喜,滿足,這一衣帶水的前緣
04
詩,癡兒
慵散里,蜂擁而至的
光陰,衰老,顛沛與沉淪,都是
沒有被馴化的美
所有的份量,還在其中
這些無意義,無用功的招搖
自在,隨意,野性。我癡迷于這
旋生,旋滅的美
驚擾著湖水,幻象叢生
細聽,還有動人的旋律
被深深的藍,擁著
一波一波,帶入水底
05
隔著月光的面紗
來,無眠的人兒
來我的三更天
隔著月光的面紗
看幽遠的旋律 如何喚醒
柔軟的身姿和暗涌的魂魄
那么多草黃了,那么多
稻谷低垂。只有我
你一吹,便搖搖欲墜
我不說醉,只把小小的恍惚
斟在杯里,就這么陳著,暖著
漾著淺淺的幸福
06
春天
給你,我的春天
小蘿卜里,冬的暖陽
薺菜的綠素里
山泉的叮咚,林濤的回響
給你陽臺上,小小的忘憂果
園子里,粉嫩的小桃紅
她們都愛著你的詩句,愛著
你詩句里的和風,細雨
07
在盛大的寂靜里
是自身與靈魂的另一場對話
是馬背上的天涯,春的狂想
是剛剛開始的邂逅,猝不及防
是所有跟隨生命而來的恩賜和榮耀
所有濃密的欲望也掩蓋不住的蒼涼
我已備下燈火,溫情,靈魂里的嫵媚
在一重一重熙攘的煙火中
等你,牽著我的手,返回清澈的原鄉
08
我知道,你來過
我知道 你來過,不停地向我走來
遞來遙遠的燈火,回音里的柳綠桃紅
我只是一把舊琴,躲在流年的水波里
我知道,一場繁華正在轉身
一把野火,在千里之外燃燒
遠芳連接著青翠,這不是離題千里的意外
輕輕地一喊,便兀自盛開,似近 還遠
09
女子如雪
習慣舉一盞心燈,在凌晨的中央醒著
看對岸,沉寂浩淼。聽離曲
咫尺與天涯,回腸起落
琴音獨自逍遙,溫婉里裹挾著冷峭
如雪,繽紛著破碎,固執地抵御
塵世的淡漠與堅硬
只是,不該有怨, 莫要言傷
潔白的相伴,一段,足矣
季節說暖,便暖了
10
春風十里
該在哪里醒來,或者睡去
浩瀚的天宇,還是,霓虹的塵世
空空;又滿滿的春風,積蓄著暖,更暖
在懷抱里,手心里,微微妥帖
春風,再十里。一首小詩歌,再詠十遍
是不是,就可以喚醒,你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