痄腮是什么意思(痄腮是什么意思怎么讀)

掃碼手機瀏覽

痄腮是什么意思,痄腮是什么意思怎么讀

最新版手風琴教程全套視頻課程,針對性強,通俗易懂,大量實例教程結合理論和實踐.手風琴教程全套視頻教程,提供免費更新,學不會退款,針對性強,一次購買,終生受益,全國包郵!痄腮是什么意思導讀:

吳文博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院

中醫藥之毒的內涵

毒的本義指毒草?!墩f文解字》釋:“毒,厚也,害人之草”。在中醫藥(古代)文獻中,毒的含義被引申且非常的廣泛。大體而言,毒有兩種含義:一是指所有可能傷害機體的物質或致害的特點(病理),如毒蟲、毒草、人之惡瘡等(如丹毒病癥之類),五行暴烈之氣(邪之甚)寒毒、熱毒、濕毒以及藥的“令人瀉”“殺人”等藥之毒(副作用)。二是治療效力的強弱或方法。如《內經》:“婦人身重,毒之如何?”《素問·五常政大論》根據藥物偏性的大小,作用的強弱,提出了“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治病方法有消毒、清毒、敗毒、宣毒、拔毒、托毒、祛毒、散毒、排毒、殺毒、伐毒等解毒方法。

本文主要討論病因之毒即毒邪——邪之甚。毒邪按陰陽屬性,可分為陰毒、陽毒,按六淫屬性可分為寒毒、熱毒、風毒、濕毒、溫毒。按戾氣分則有非典、鼠疫、天花、流感、霍亂、瘧疾等等。

病因之毒(毒邪)的來源

中醫之毒的含義甚廣,但主要含義是指對機體有不利影響的因素(包括了病因和條件)。如果以人(或機)體為界的話,毒邪來源有“外來”和“內生”之分:

外來之毒

:如外感六淫之風、寒、暑、濕、燥、火,戾氣(涉及現代醫學的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病毒:如麻疹、霍亂、傷寒、痄腮、水痘、風疹,亦可見痢疾(中毒性菌?。┝髂X、梅毒、淋病、艾滋病、非典、豬流感等),以及被大氣污染,農藥、化肥以及添加劑污染的水、食品,還有飲料(如酒毒),藥毒(藥源性疾?。?、胎毒等均為外來之毒。

內生之毒

:主要是中醫的“內生五邪”以及現代醫學所說的機體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生理產物或代謝廢物,因沒有及時轉化或排除,時存留體內危害到了人體健康,如痰毒、瘀毒、糞毒、尿毒。

病證之毒的解法

臨證中凡邪氣亢極或邪氣蘊結不解,都可視為毒。面對病證之毒有兩種辦法:

一是通過扶正祛邪,增強人體的抗“毒”能力;

二是因病情不同,采用排毒、解毒、托毒和攻毒等不同的方法解毒,實現排毒、減毒(力)、消除毒之目的。具體的排毒方法如下:

排毒:

用于實證毒邪。本法系指開泄腠理(汗法),宦通氣血(吐法),通導大便(下法),疏利小便(利尿法)等方法,順應病勢向表、向外,順應臟腑氣機升降的機能,因勢利導,促使毒邪經由與外界相通的皮膚汗腺,呼吸的口鼻、大腸、尿道等器官通道向外排泄。包括解表排毒法(即發汗排毒法),通里瀉毒法,利尿泄毒法,涌吐排毒法以及表里雙解排毒法(解表通便法,解表利尿法,解表通便利尿法)等等。

解毒法:

如清熱解毒,以清熱解毒的寒涼藥物,使內蘊的熱毒得以清解的治療方法。臨床常見壯熱、面赤、心煩,或神昏譫語,或滿口赤爛,口臭、便秘、溲赤,舌質紅,苔黃糙,脈滑數或弦疾。再如瀉火解毒、清營解毒、涼血解毒等。還有利濕解毒、祛風解毒、散寒解毒、升陽解毒、潤燥解毒、祛痰解毒、化瘀解毒等

托毒法: 是運用補益氣血為主、活血解毒為輔的中藥,以扶助正氣,托毒外出,防止毒邪內陷的方法。具體運用分為兩種:托毒透膿法、補托法。

以毒攻毒法:

“以毒攻毒”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以毒攻毒”指一切特殊的治療手段和方法,與常規治法、用藥不同,是針對“毒”的病機治療暴烈、傳染、穢濁、遷延和重篤之疾。狹義“以毒攻毒”指猛烈之藥治療猛烈之疾,主要是指用毒藥、劇烈藥治病?,F代對“以毒攻毒”的研究、認識以狹義居多。比如陳竺院士用砒霜以毒攻毒啟發治愈白血病等?!耙远竟ザ尽笔侵嗅t理論的重要命題,有著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治療毒邪的中藥

以《中藥學》所載中藥,按功效進行統計,與“毒”有關的功效只有 “解毒”、“攻毒”、“托毒”。

解毒中藥

1.紫蘇:味辛,性溫。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行氣寬中,解魚蟹毒之功。

2.生姜:味辛,微溫。歸肺、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魚蟹毒,解藥毒之功。

3. 蒼耳草:味苦、辛、性微寒;有小毒。具有祛風,清熱,解毒之功。

4.鵝不食草:味辛,性溫。歸肺、肝經。具有發散風寒,通鼻竅,止咳,解毒之功。

5.牛蒡子:味辛、苦,性寒。歸肺、胃經。具有疏散風熱,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腫之功。

6.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之功。

7.升麻:味辛、微甘,性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具有解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之功。

8.鴨跖草:味甘、淡,性寒。歸肺、胃、小腸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利水消腫之功。

9.梔子:味苦,性寒。歸心、肺、三焦經。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之功。

10.黃芩:味苦,性寒。歸肺、膽、脾、胃、大腸、小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

11.黃連:味苦,性寒。歸心,脾、胃、膽、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12.黃柏:味苦,性寒。歸腎、膀胱、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之功。

13.白鮮皮:味苦,性寒。歸脾、胃、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祛風解毒之功。

14.三棵針:味苦、性寒。有毒。歸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15.馬尾連:味苦,性寒。歸心、肺、肝、膽、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16.金銀花:味甘,性寒。歸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功。

17.連翹:味苦,性微寒,歸肺、心、小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疏散風熱之功。

18.穿心蓮:味苦,性寒。歸心、肺、大腸、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燥濕之功。

19.大青葉:味苦、寒。歸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之功

20.板藍根:味苦,寒。歸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之功。

21.青黛:味咸,性寒。歸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清肝瀉火,定驚之功。

22.貫眾:味苦,性微寒。有小毒。歸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殺蟲之功。

23.蒲公英:味苦、甘,性寒。歸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濕通淋之功。

24.紫花地丁;味苦、辛,性寒。歸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

25.野菊花:味苦、辛,性微寒。歸肝、心經。具有清熱解毒之功。

26.重樓:味苦,微寒。有小毒。歸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之功。

27.拳參:味苦、澀,微寒。歸肺、肝、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鎮肝息風之功。

28.漏蘆:味苦,寒。歸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通經下乳,舒筋通脈之功。

29.土茯苓:味甘、淡,平。歸肝、胃經。具有解毒,除濕,通利關節之功。

30.魚腥草:味辛,性微寒。歸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之功。

31.金蕎麥:味微辛、澀,性涼。歸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排膿祛瘀之功。

32.大血藤:味苦,性平。歸大腸、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活血,祛風,止痛之功。

33.敗醬草:味辛、苦,性微寒。歸胃、大腸、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瘀止痛之功。

34.射干:味苦,性寒。歸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痰,利咽之功。

35.山豆根:味苦,性寒。有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之功。

36.馬勃:味辛,性平。歸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止血之功。

37.青果:味甘、酸,性平。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生津之功。

38. 錦燈籠:味苦、性寒。歸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化痰,利尿通淋之功。

39.金果欖:味苦,性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止痛之功。

40.白頭翁:味苦,性寒。歸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之功。

41.馬齒莧:味酸,性寒。歸肝、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痢之功。

42.鴨膽子:味苦,性寒。有小毒。歸大腸、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止痢,截瘧,腐蝕贅疣之功。

43.地錦草:味辛,性平。歸肝、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

44.委陵菜:味苦,性寒。歸肝、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之功。

45.翻白草:味苦,性寒。歸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止痢之功。

46.半邊蓮:味辛,性平。歸心、小腸、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功。

47.白花蛇舌草:味微苦、甘,寒。歸胃、大腸、小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通淋之功。

48.山慈菇:味甘、微辛,性涼。歸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之功。

49.熊膽:味苦,性寒。歸肝、膽、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息風止痙,清肝明目之功。

50.千里光:味苦,性寒。歸肺、肝、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清肝明目之功。

51.白蘞:味苦、辛,性微寒。歸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斂瘡生肌之功。

52.四季青:味苦、澀,性寒。歸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斂瘡之功。

53.綠豆:味甘,性寒。歸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水之功。

54.玄參:味甘、苦、咸,性微寒。歸肺、胃、腎經。具有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滋陰之功。

55.紫草:味甘、咸,性寒。歸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解毒透疹之功。

56.水牛角:味苦,性寒。歸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定驚之功。

57.白薇:味苦、咸,性寒。歸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之功。

58.大黃:味苦,性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之功。

59.蛇蛻:味甘、咸,性平。歸肝經。具有祛風,定驚,退翳,解毒止癢之功。

60. 豨薟草:味辛、苦,性寒。歸肝、腎經。具有袪風濕,利關節,解毒之功。

61.雷公藤:味苦、辛,寒。有大毒。歸肝、腎經。具有祛風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殺蟲解毒之功。

62.老鸛草:味辛、苦,性平。歸肝、腎、脾經。具有袪風濕,通經絡,清熱毒,止瀉痢之功。

63.澤漆:味辛、苦,性微寒。有毒。歸大腸、小腸、肺經。具有利水消腫,化痰止咳,解毒散結。

64.茵陳: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胃、肝、膽經。具有利濕退黃,解毒療瘡之功。

65.金錢草:味甘、咸,性微寒。歸肝、膽、腎、膀胱經。具有利濕退黃,利尿通淋,解毒消腫之功。

66.虎杖:味微苦,性微寒。歸肝、膽、肺經。具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之功。

67.地耳草:味苦、甘,性涼。歸肝、膽經。具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之功。

68.垂盆草:味甘、淡、微酸,性微寒。歸心、肝、膽經。具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之功。

69.雞骨草:味甘、微苦,性涼。歸肝、胃經。具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疏肝止痛之功。

70.珍珠草:味甘、苦,性涼。歸肝、肺經。具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明目,消積之功。

71.青木香:味辛、苦,寒。歸肝、胃經。具有行氣止痛,解毒消腫之功。

72.雞矢藤:味甘、苦,性微寒。歸脾、胃、肝、肺經。具有消食健胃,化痰止咳,清熱解毒,止痛之功。

73.小薊:味甘、苦,性涼。歸心、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之功。

74.大薊:味甘、苦,涼。歸心、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之功。

75.地榆:味苦、酸、澀,性微寒。歸肝、大腸經。具有涼血止血,解毒斂瘡之功。

76.苧麻根:味甘,性寒。歸心、肝經。具有涼血止血,安胎,清熱解毒之功。

77.羊蹄:味苦、澀,性寒。歸心、肝、大腸經。具有涼血止血,解毒殺蟲,瀉下之功。

78.檵木:味苦、澀,性平。歸肝、胃、大腸經。具有收斂止血,清熱解毒,止瀉之功。

79.楓香脂:味辛、微苦,性平。歸肺、脾經。具有活血止痛,止血,解毒,生肌之功。

80.益母草:具有辛、苦,性微寒。歸心、肝、膀胱經。具有活血調經,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之功。

81.月季花:味甘、淡、性微苦,平。歸肝經。具有活血調經,疏肝解郁,消腫解毒之功。

82.禹白附:味辛、甘,性溫。有毒。歸胃、肝經。具有祛風痰,止痙,止痛,解毒散結之功。

83. 貓爪草:味甘、辛,性微溫。歸肝、肺經。具有化痰散結,解毒消腫之功。

84.黃藥子:味苦,性寒。有毒。歸肺、肝經。具有化痰散結消癭,清熱解毒之功。

85.胡頹子葉:味酸,性微溫,歸肺經。具有平喘止咳,止血,解毒之功。

86.朱砂:味甘,性微寒。有毒。歸心經。具有清心鎮驚,安神解毒之功。

87.牛黃:味甘,性涼。歸心、肝經。具有化痰開竅,涼肝息風,清熱解毒之功。

88.珍珠:具有甘、咸,性寒。歸心、肝經。具有安神定驚,明目消翳,解毒生肌之功。

89.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具有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藥之功。

90.絞股藍:味甘、苦,性寒。歸脾、肺經。具有益氣健脾,化痰止咳,清熱解毒之功。

91.蜂蜜:味甘,性平。歸肺、脾、大腸經。具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之功。

92.何首烏:味苦、甘、澀,性微溫。歸肝、腎經。制用:具有補益精血之功。生用:具有解毒,截瘧,潤腸通便之功。

93.膽礬:味酸、澀、辛,性寒。有毒。歸肝、膽經。具有涌吐痰涎,解毒收濕,祛腐蝕瘡之功。

94.雄黃:味辛,性溫。有毒。歸肝、胃、大腸經。具有解毒,殺蟲之功。

95.白礬:味酸、澀,性寒。歸肺、脾、肝、大腸經。具有外用解毒殺蟲,燥濕止癢之功;內服具有止血,止瀉,化痰之功。

96.蟾酥:味辛,溫。有毒。歸心經。具有解毒,止痛,開竅醒神之功。

97.大蒜:味辛,溫。歸脾、胃、肺經。具有解毒殺蟲,消腫,止痢之功。

攻毒中藥

98.蜈蚣:味辛,性溫。有毒。歸肝經。具有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之功。

99.斑蝥:味辛,性熱。有大毒。歸肝、腎、胃經。具有破血逐瘀,散結消癥,攻毒蝕瘡之功。

100.全蝎 :味辛,性平。有毒。歸肝經。具有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之功。

101.木鱉子:苦、微甘,涼。有毒。歸肝、脾、胃經。具有攻毒療瘡,消腫散結之功。

102.蜂房:味甘,性平。歸胃經。具有攻毒殺蟲,祛風止痛之功。

103.輕粉 :味辛,性寒,有毒。歸大腸、小腸經。具有外用攻毒殺蟲,斂瘡。內服逐水通便之功。

104.砒石:味辛,性大熱。有大毒。歸肺、肝經。具有外用攻毒殺蟲,蝕瘡去腐;內服劫痰平喘,截瘧之功。

托毒中藥

105.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健脾補中,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托毒生肌之功。

中醫之毒與治療毒邪的中藥臨床應用辨析

痄腮是什么意思怎么讀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關于痄腮是什么意思的內容吧!www.chinazszg.com 引光詞語網

壩上方言土語匯集

用于表述人的行為、情感交流方面的

1.失笑――可笑,好玩,如:那(nai\)個人可失笑的了。

2.求粗――生氣,令人不滿意!

3.求相――德行,傻樣,偶爾用做褒義詞。

4.揍像――與求樣同意,但多用于貶義詞。

5.防祖貨、防倒祖――詛咒別人的人,不祥之人,有命中相克之意。

6.求迷性眼――與求粗、求相同意,但用途比較廣泛。

7.俏貨――傻子,此詞為張家口獨有語言,也是用途最為廣泛的一個詞。

8.機密――清楚,這是張家口方言里最典型的一個,一般指人聰明、明白,鬧不機密就是鬧不清楚。

9.半吊子――人不機密,不大懂事的人 。

10.瓷頭,瓷哇哇的――呆頭呆腦,不機靈。

11.瞎處處的――看不清,有時指莽撞。

12.灰出出的――很落魄的樣子。

13.求也藍不成――什么也干不成,沒能耐的意思。

14.二求五眼――看著不順眼的人。

15.二蘭五――二百五,常說:二蘭五的牛連麻生也不認,麻生指胡麻榨油后的油渣餅。

16.親――可愛,例如,這孩子真親,意思是這孩子真可愛 。

17.七它――可愛,如,在個小孩真七它。

18.水蛋科――損孩子,罵人沒水準,不是光用來形容孩子的,懷安一帶用的多。

19.格畜馬蛋――被壓折的東西,表面不展,如:這衣裳鬧得格畜馬蛋的。也用做于人,意為此人窩囊。

20.蘭興、 德蘭二興――用于人,灰心,意為此人邋遢,不檢點。

21.逼麻乎出――意為人邋遢,不整潔。

22.能代乎出――能代=鼻涕,乎出=哪兒都是,連起來可以意為滿臉的鼻涕,但大多數指此人邋遢。

23.撲棱――往前沖,沖的猛,但用于貶義。

24.個顯――同顯貨,顯擺的意思。

25.歇心――放心。

26.耍笑人――跟人開玩笑。

27.劈必(謅球)――說話不著邊際,胡說八道。

28.好迷糊――困,想睡覺。

29.個板一會兒――迷糊一會兒,睡一小覺。

30.鬧耍勒――干什么,小廠地區、靠近赤誠一帶常用。

31.白不雜――不要緊,沒關系。

32.發毛――發脾氣。

33.鬧了個煙熏氣――指干事不講實際,愛講排場。

34.炸爛――柵欄。

35.么崩澤――跑的快。

36.逼兜――耳光,如:給你個大逼兜。

37.逼兜二郭――扇大嘴巴,如:逼兜二郭給打了一頓。

38.悄悄的――此詞并不是幾個人的秘密語言,而意是指安靜會兒。

39.搓莽――辦事莽撞,指孩子有闖勁。

40.伴煩――嘮叨,人特麻煩。

41.咯它、碎嘴子――嘮嘮叨叨。

42.不耐玩兒――開玩笑愛惱的人 。

43.日能――有本事、有兩下子。

44.日哄――哄騙。

45.日叨――哄騙。

46.嘰咕――小聲說話(含貶意)。

47.很的忽――令人討厭。

48.很的咯噔噔的――特別令人討厭。

49.黑青――碰撞后皮膚發紫。

50.打幫(bang\)――勸說。 如:好好給打幫打幫,意思是好好給勸說勸說。

51.溜舔、溜溝子――溜須拍馬,討好有權有勢的人。

52.葬良心――以怨報德或昧著良心干壞事 。

53.央計――說好話求得諒解。

54.跌皮――耍賴訛人。

55.圪擠眼――使眼色。

56.叨叨搭搭――互相打鬧,也作男女嬉鬧令人生厭之解。

57.瞎跟上――結伴而行。

58.瞎磕的不賴――相處的很好。

59.思謀――思考、想辦法,如:好好思謀思謀。

60.思暮――思念,想到,如:思暮見你就沒干好事。

61.叫喚(huo/)――喊叫,大聲嚷嚷。

62.摳切――精雕細刻。

63.圪摳――從地里刨摳東西。

64.圪蹴――蹲著。

65.爽(sang∨)利――心靈手巧。

66.提(tie)溜上――提上、拎著。

67.圪嘟兩天――與老人一起住兩天。

68.愜(qie/)死――裝死、耍膩歪。

69.背興――不走運、倒霉。

70.哪個呀――到哪里去呀?

71.哪個啦――到那里去啦?

72.光馬圪精、光馬赤精――赤身裸體。

73.出咕咚――出了事,惹出了事。

74.圪縮回個啦――遇事膽小、不敢出頭。

75.打對――注意身體或尋找機會辦事。

76.圪對――慢慢移動位置使其合卯。

77.圪顯――顯擺 。

78.圪轉――轉游 。

79.圪蛋的了――對付著,糊弄著。

80.圪產的――指小孩撒嬌,也指女性言行輕浮、放蕩。

81.圪欖――木棍。

82.犟圪欖――脾氣很倔犟的人。

83.結記――掛念、總想著。

84.刨躁的慌――煩躁不安。

85.決的慌、使的忽――很累。

86.不歇心――不死心。

87.日蹶――大聲罵人。

88.七愣八正――傻乎乎的。

89.嚷架――吵架。

90.藏毛毛――捉迷藏。

91.呼瞥――胡吹亂侃騙人。

92.咋唬――帶有恫嚇的意思。

93.咋呼――想詐人說出實話來。

94.缺斷――把小木棍之類折斷。

95.胳夾――把東西挾在胳膊窩里。

96.立地兒――立即 。

97.貓瞭貓瞭――看一看,觀察一下,如:出去貓瞭貓瞭,看看來了沒有。

98.蹩缺――空間小,待的不舒服或喘不過氣來,如:哪個屋子蹩缺的很。

99.夢棒――脾氣暴躁,愛發火,不懂事理,如:這孩子真是個夢棒。

100.哪(nai\)個孫――你小子的意思,一般用于跟同伴男的打招呼,沽源人常說:哎,哪個孫哎!

101. 寡氣--不怎么樣。

102. 甭接--別這樣。

103. 不進眼的--討厭。

104. 等當--比劃。

用于表述動物、人的稱呼,外表的

1.格叮――公種羊。

2.節子――煽割后的公羊。

3.兒馬――指公種馬。

4.煽馬――煽割后的公馬。

5.騍馬――指母馬。

6.忙牛――指公種牛。

7.犍牛――指煽割后的公牛。

8.乳牛――母牛,但不是奶牛。

9.黑老哇――烏鴉。

10.長蟲――蛇。

11.夜撇分――蝙蝠。

12.圪蚪子――科蚪。

13.圪令――松鼠。

14.哈螞出溜子――蜥蜴、壁虎之類。

15.乙巴――尾巴。

16.狐子、貓星湖――狐貍。

17.黃鼠狼子――狐鼬。

18.貓各領(兒)――松鼠。

19.樓樓――鴿子。

20.落窩――孵小雞,落窩雞=抱窩的母雞。

21.家巧兒――麻雀。

22.雀兒――泛指鳥兒。

23.臭八姑――啄木鳥。

24.瞎佬――地鼠。

25.刀郎――螳螂。

26.崩漏――額頭。

27.眉勒菇――眉頭。

28.格子窩――腋窩。

29.眼姿毛――眼睫毛。

30.胡材――胡須。

31.大馬哥兒――大拇指。

32.小馬哥兒――小指。

33.腳(結)板子――腳。

34.腰子――腎。

35.能帶――鼻涕。

36.流哈拉子――流口水。

37.干約――惡心。

38.跑肚――拉肚子。

39.哈嚕子――氣管炎、哮喘,哈嚕半氣指哮喘病人喘不過氣來。

40.背鍋子――羅鍋,駝背。

41.黑摻沙――雀斑。

42.露瘡――痔瘡。

43.臭狐同――狐臭。

44.抖擻――哆嗦、打顫。

45.背筋――抽筋。

46.羊羔風――癲癇。

47.害眼――鬧眼病。

48.痄腮――扁桃腺腫大。

49.龐――腫。

50.刺撓――癢癢,發癢,撓癢癢叫挖一挖,常說:這兒挺刺撓,給挖一挖。

51.鳧水――游泳。

52.社員――農民。

53.媽媽――有時指乳房,小孩吃奶叫吃媽媽。

54.老爺子――老公公。

55.老奶子――老婆婆。

56.大(da/) ――爸爸,爹。

57.佰佰――伯伯,大爺。

58.老娘婆――接生婆。

59.老板兒――指老太太。

60.老漢兒――指老頭。

61.老板子――指妻子,老婆。

62.個膝蓋兒――膝蓋。

63.惡水――身上的泥、臟東西。

64.阿雜――臟。

65.喝蘭了――喝酒喝醉了。

66.結克子――結巴,口吃。

67.個了眼――斜眼、對眼。

68.豁唇子――兔唇。

69.蛛蛛――蜘蛛。

用于表述生活、生產用品、食品

1.桃疙瘩――舊式衣服上的布扣子 ,形似中國結。

2.扣門子――舊式衣服上布扣子的扣眼兒。

3.皮腰子――皮坎肩,用羊皮作得無袖保暖衣。

4.腰迷子――衣兜,多指上衣兜,褲兜叫褲腰迷子。

5.兜叉――衣服口袋。

6.手巴掌――手套。

7.氈疙瘩――氈靴。

8.一出水――鴨舌帽,前進帽。

9.屎布――嬰兒尿布。

10.圪縮了――衣服縮水。

11.蓋窩――被子。

12.洋火――火柴。

13.曲燈子――火柴。

14.電棒兒――手電筒。

15.包子――一般指饅頭,帶肉餡的叫肉包子。

16.糊糊――多指玉米粥。

17.干糧――玉米餅子。

18.凈屏子――篳子,用于蒸饅頭或蒸飯。

19.滾水――開水。

20.溫脫水――不開的水 。

21.水滾了――水開了。

22.呼嘟呼嘟,咯尺咯尺――熬一熬,燉一燉,如:把那鍋稀粥再放到爐子上呼嘟呼嘟。

23.胰子――肥皂。

24.胰子粉――洗衣粉。

25.轱輪――滾動。

26.轱碌――輪胎。

27.皮車――膠輪大車,現在已很少見。

28.電驢子――摩托車,早年管送信的摩托車多叫電驢子。

29.三崩澤――柴油三輪車。

30.哥蛋蛋――圓球形的東西。

31.赫拉兒――縫隙。

32.打平伙――AA制吃飯。

33.里間兒――里屋。

34.外間兒――正堂屋。

35.茅市――廁所。

36.圪臺――臺階。

用于表述時間的

1.陽婆――太陽。

2.今兒個――今天。

3.明兒個――明天。

4.夜兒個――昨天。

5.前夜兒個――前天。

6.前響――上午。

7.后響――下午。

8.歇晌――午休。

9.黑張來――黃昏時分。

10.見天家――每天、成天。

11.乃來各兒――前幾天。

12.直觀的――經常的。

13.午經--半夜。

壩上方言土語匯集

健康術語一氣致一病

解讀

癘氣是一類具有強烈致病性和傳染性的外感病邪。癘氣作用于臟腑組織器官,發為何病,具有一定的特異性,而且其臨床表現也基本相似。癘氣對機體作用部位具有一定選擇性,從而在不同部位產生相應的病證。癘氣種類不同,所致之病各異。每一種癘氣所致之疫病,均有各自的臨床特點和傳變規律,所謂“一氣致一病”。例如痄腮,無論男女,一般都表現為耳下腮部腫脹,故《素問·刺法論》說:“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闭f明癘氣有一種特異的親和力,某種癘氣可專門侵犯某臟腑、經絡或某一部位而發病。

應用領域

疫氣具有特異的感染性,不同的疫癘之氣導致不同的疫癘疾病,即“一病一氣”,也作“一氣一病”,意思就是“一氣致一病”。多種疫癘癥狀相似,卻又均有各自不同的臨床特征和傳變規律,這是由于不同的疫癘之邪入何腑何臟,發為何病,具有特異性定位的特點;對機體的作用部位也具有一定的選擇性?!稖匾哒摗?/p>

雜氣論》云:“大約病遍于一方,沿門闔戶,眾人相同者,皆時行之氣,即雜氣為病也。為病種種,是知氣之不一也。蓋當時適有某氣,專入某臟腑某經絡,專發為某病,故眾人之病相同”,即證明邪氣侵入人體后,特異性地侵襲人體某一臟腑經絡而致病。此外還有人指出,癘氣具有偏中性,指的是癘氣的種屬感受性。癘氣有偏中于人者,有偏中于動物者。偏中于人者,不會傳染給動物;偏中于動物者,也會不傳染給人,且動物之間因種屬不同,也不相互傳染。有的疫癘之氣只能導致某一物種的動物發病,而不會導致其他物種與人發??;有的疫癘之氣只能導致人發病,而不導致動物發病。當然,也存在極少數可以使人與動物共患的邪氣。

參考文獻

1、呂志平、董尚樸.《中醫基礎理論》:科學出版社,2013年

2、孫廣仁.《中醫基礎理論》: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

3、李璐瑒,癘氣致病、一病一氣,首都醫藥,2010年,第13期

淄博治病有關方言

一、癥狀:得勁,迂闊,舒坦,舒服的意思。松緩,輕快,逐步好轉。

貪床,不想起床。斷心細了,心臟病。水鼓,腹水。氣鼓,胸脹嚴重。燒心,里心,胃酸難受。肚悶,腹脹。勾拉,yai橫,噯氣。發脾汗,反復出汗。打哆嗦,打deidei,冷顫。皮緊,酸不及及,不舒服。薄屎,跑欄,拉稀。羊尿蛋,便秘。喉啦,氣喘。不濟,不好不舒服。包攤,殘疾。惡發,感染??嗖?,攪拉,肚子不舒服。燎泡,嘴上起水泡。

斜斜,口水。眼尖子,眼皮上長紅疙瘩。胡話,說夢話。忙撞,在睡夢中身體做出的動作。闊索,咳嗽。刺撓,刺癢?;碜?,唇裂。腫眼泡子,眼皮浮腫。害眼,眼睛發炎。鍋腰,羅鍋腰。轉筋,腿肚抽筋。錯踝,關節錯位。磨眼,雞眼。崗子,老繭。雀瞽,夜晚看不見。疤拉,疤痕。歡氣,微笑。耳朵底子,中耳炎。干噦,嘔吐。干可,口渴。饑困,肚子餓。脹飽,腹脹。打勾斗,打嗝。起令,微小的疼痛。搭拉,無力下垂。骨觸,蜷縮身子。崴快,趄著,躺在床上。張跟頭,摔跤。痄腮,腮腺炎。木疙瘩,蚊蟲咬的小疙瘩。不認人,神志不清。刨躁,難受心煩。憋鼓,憋氣。迷登,打盹。打直使,打舒身,伸展懶腰。拉巴濕,發澀。煩氣,將鼻子,拉打臉,不高興。喳呼,大呼小叫。臊氣,難聞氣味。鍋不下腰,不能彎腰。踢登人,故意治人。瓦骨,吝嗇。乖鼓,壞心眼子。布楞,身體亂動。干所,干燥。長嘎渣,傷口結痂。齉鼻子,鼻子不通氣。挫不及,矮個子。軟活,比較軟。滋因,舒服。蝎虎溜子尿了,被壁虎尿撒身上起疙瘩。虛留,被有毒蟲子爬過出現癥狀。治療:先生,大夫。容過,有時間。評脈,摸脈。扎裹,治療。抓藥,拿中藥。挫踝,錯關節復位。放血:針刺出血治療。滕滕,熱敷。潑羅,按摩。直門,不停的。捂汗,喝熱水或捂被子強行出汗治療。身體位置:布臍眼,肚臍。腚眼子,肛門。饞溝,脖子后面的深溝。三個脈,太陽穴。背揚,后背。旮池窩,腋窩。后奔婁,后腦勺。葉拉蓋,前額。頭囟子,幼兒頭頂上的位置。牙花子,牙齦?;敉ㄑ圩?,嗓子。勃拉蓋,膝蓋。脖棱梗,后脖子。蟲子:蛇虎尿了,壁虎。刺錢毛,蜇人的綠色蟲子。蟈蚤,跳蚤。比虱,牛身上的蜱蟲。幾子,虱子的幼蟲。搓鞋底,很多腿的一種蟲子。油蜒,很多腿黑油發亮的爬蟲。長蟲,蛇。臭當啷,一種能發臭味的蟲子。巴拉油子,蝸牛。油子,糧食生的黑色小蟲子,叫玉米象。曲蟮,蚯蚓。馬批,螞蝗。蠓蟲子,小的飛蟲子。綠豆蠅,頭發綠的蒼蠅。家辰子,麻雀。老鴰,喳喳狼,灰喜鵲。

如何理解板藍根抗新冠的體外藥效

來源:北京日報

圖集

10月1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關于復方板藍根顆粒的研討會上透露,研究團隊開展了一系列抗新冠病毒的體外藥效篩選實驗,發現復方板藍根顆粒對新冠病毒有抑制效果。隨后,網上出現了板藍根斷貨的消息。那么,什么是體外藥效篩選實驗?在新冠肺炎的治療上,板藍根究竟適合哪些患者?臨床上板藍根的使用需要注意些什么?今天,我們來系統了解一下。

體外藥效實驗僅是初步篩選

體外藥效實驗,顧名思義,是在生物體之外進行的藥效實驗,又稱為“試管實驗”。從現代醫學角度看,藥物在最終應用到患者之前,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實驗,來確保藥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一系列的實驗中,就包括體外藥效實驗。體外藥效實驗的優點是簡便高效,干擾因素相對較少。但是,由于脫離生物體,這種實驗也存在明顯的局限性。換句話說,體外藥效實驗的環境與人體用藥完全不同,所以,不能直接用于指導人體用藥。也就是說,體外藥效實驗顯示出有效的藥物,只是提示具有可能的治療潛力,而非代表已具有真正意義上的治療作用。

一般來看,由于現代化學藥物的研發都是從零開始的,沒有任何臨床應用基礎,所以在化學藥物研發過程中,體外藥效篩選實驗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很多體外藥效實驗顯示出良好藥效的化合物,都在隨后的生物學實驗中,由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嚴重問題被淘汰了,只有很少的化合物能夠順利闖關,成為最終上市使用的化學藥。

但是,這種現代化學藥物研發流程,并不完全適用于傳統中藥。因為傳統中醫中藥具有比較完備的藥性理論體系,同時又具有長期的、有據可查的臨床使用經驗,所以判斷一種中藥是否具有治療某種疾病的潛力,不單單依靠體外藥效實驗,更需要傳統中醫藥理論的指導。

雖為治疫之藥但只適合熱證

板藍根,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干燥根。十字花科植物在生活中很常見,我們平時家里吃的大白菜、油菜、蘿卜、菜花等蔬菜,就是十字花科植物的葉或者根。對于菘藍這種十字花科的植物來說,根叫做板藍根,葉叫做大青葉。復方板藍根顆粒的主要成分是板藍根和大青葉,看起來是兩個成分,但實際上就是同一種藥用基原植物。

板藍根具有什么樣的作用呢?根據《中國藥典》的記載,板藍根的藥性為苦、寒,歸心、胃經,能夠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治療溫疫時毒、發熱咽痛,溫病發斑、痄腮、爛喉丹痧、大頭瘟疫、丹毒和癰腫。從功效上看,板藍根的主治癥中包括“溫疫”“溫病”這樣的病證,這其實就是指流行性傳染病。從這個角度看,傳統中醫藥理論認為,板藍根能夠用于治療流行性傳染病,這其中就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不過,熟悉中醫中藥理論的人都知道,中醫講究辨證論治,講究因人而異。不同的流行性感冒,它們的屬性不一樣,至少表現為風、寒、暑、濕、燥、火6種外邪屬性的不同,或者簡單地說,寒熱屬性不同。治療的一般思路是“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即寒證流感需要辛溫散寒,熱證流感需要辛涼清熱。從這一點看,藥性為苦寒之性、能夠清熱解毒的板藍根,只適用于熱證流感,而不適用于寒證流感。這就是傳統中醫藥理論對板藍根的藥性和功效的認識。

不推薦自行服用預防新冠

中醫中藥治療疾病的時候,并不是單獨針對病,而是針對病人這個整體。對于由明確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流行性感冒來說,中醫中藥的治療策略,并不是針對病毒,而是針對“病毒-

人體”復合體。

那么,中醫是怎樣認識和應對這樣一個“病毒-

人體”復合體的呢?從寒熱辨證角度看,如果這個復合體的癥狀表現符合寒證流感的特點,那就采用辛溫散寒的方法治療;如果這個復合體的癥狀表現符合熱證流感的特點,那就采用疏風清熱的方法治療。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輕癥患者分為寒濕郁肺證和濕熱蘊肺證兩類,普通型患者分為濕毒郁肺證和寒濕阻肺證兩類,重癥患者分為疫毒閉肺證和氣營兩燔證兩類,危重型患者為內閉外脫證,恢復期患者分為肺脾氣虛證和氣陰兩虛證兩類。其中,只有在輕癥濕熱蘊肺證的推薦處方中,出現了大青葉。實際上,從寒熱屬性角度看,至少在輕癥寒濕郁肺證、普通型寒濕阻肺證、恢復期肺脾氣虛證和氣陰兩虛證等情況下,是不推薦使用板藍根的。

也就是說,從臨床應用角度看,板藍根并不適用于所有新冠肺炎患者。因此,自行購買服用板藍根來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是不推薦的。

另外,針對此次的新冠肺炎,板藍根單方難以顧及患者的全部病證。因為不同患者的體質和病情很復雜,所以在用藥治療時,中醫很少用單方治療,而是用復方來應對各式各樣患者的復雜病情和治療需求。從理論上看,單獨用板藍根這個單方去應對臨床患者的復雜病情,顯然是不夠的。比方說,如果患者合并有濕邪,板藍根就沒用,因為它沒有祛濕或燥濕的作用。如果患者合并有氣滯,那么板藍根也沒用,因為它也沒有理氣或行氣的作用。

從醫生的角度說,如果想要為患者提供一個接近完美的治療方案,那就需要組方配伍,需要多藥協同作戰,一方面增效,一方面減毒。不只是板藍根,單獨的任何一個組方,都無法滿足臨床患者復雜病情的治療需求。

所以,從這一點上看,普通人不加區分地選擇板藍根防治新冠肺炎,也是不推薦的。正確的做法是在醫生或藥師指導下,遵醫囑服用。

板藍根平時不可濫用

目前市場上有很多含有板藍根的中成藥,例如板藍根顆粒、復方板藍根顆粒、藍芩口服液、蒲地藍消炎膠囊、復方雙花口服液、疏風解毒膠囊、抗病毒軟膠囊等,這些中成藥無一例外的,都是以清熱解毒為主要功效,并且側重于利咽。在這些中成藥的說明書【不良反應】或【注意事項】里面,往往提示這樣的信息:

1.個別患者服藥后發生惡心;

2.服藥后,偶見惡心、納差、腹瀉;

3.平素脾胃虛寒者慎用;

4.腹痛、喜暖、泄瀉等脾胃虛寒者慎用。

雖然這些中成藥的組方千差萬別,上述不良反應或注意事項也非板藍根一藥所為,但由于板藍根的苦寒之性,很有可能造成腹痛腹瀉等副作用。所以,脾胃虛寒的患者慎用板藍根,寒證患者慎用板藍根。

中醫理論認為,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健康則人體健康,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的原因,就與脾胃正氣的減弱有關。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注意保護自己的脾胃功能。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記載,在治療疫病時,無論是桂枝湯,還是小柴胡湯,多配伍有甘味藥甘草、大棗等,實際上也是顧護脾胃思想的體現。從這一點看,板藍根制劑就算在平時也不可濫用。(金銳

作者:北京世紀壇醫院副主任藥師)

責任編輯: 詹婧

激情五月天亚洲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