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村札記(三家村札記三位作家)

掃碼手機瀏覽

三家村札記,三家村札記三位作家

最新版手風琴教程全套視頻課程,針對性強,通俗易懂,大量實例教程結合理論和實踐.手風琴教程全套視頻教程,提供免費更新,學不會退款,針對性強,一次購買,終生受益,全國包郵!三家村札記導讀:

大手筆寫小文章

鄧拓(1912年2月26日—1966年5月18日),原名鄧子健,福建閩侯人,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現代雜文家、詩人、政論家、歷史學家、新聞工作者,筆名馬南邨、向陽生等。1945年5月,主持編輯出版了中國革命歷史上第一部《毛澤東選集》。曾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晉察冀日報社社長、總編輯,人民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

大手筆寫小文章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開始并不知道《燕山夜話》的作者是誰,但他看得出這位作者絕非等閑之輩。他評價道,這是“大手筆寫小文章,別開生面,獨具一格”。

老舍先生真是慧眼識珠。鄧拓寫《北京晚報》的《燕山夜話》專欄時四十八歲,已有近三十年學術研究和新聞領導工作的經驗。他將廣博的知識,豐富的經驗,高度的理論修養和精湛的寫作才能熔鑄在一篇篇千字文中,確實給人以厚積薄發,舉重若輕之感,在當時的報刊上開了知識性雜文的先河?!堆嗌揭乖挕匪馁Y料,從“四書”“五經”到“二十四史”,從歷代筆記小說到正史、野史,從中國民間傳說到外國寓言,可謂旁征博引。有人統計,《燕山夜話》中引經據典達四百多處。一百五十三篇文章刊出后,對文中所引的史料,除一處有位讀者來信提出質疑外,沒有發生過差錯,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兑粔K瓦片》的寫作過程最能體現鄧拓這種非凡的寫作功力。一天晚上,幾個晚報編輯在鄧拓家聊天,一位同志說:“人們發言前都愛說‘我是拋磚引玉’,您是否能就‘一塊磚頭’發表點意見呢?”鄧拓笑著說:“我的文章可連‘一塊磚頭’還不如,只能算作‘一塊瓦片’?!闭f到這里,他忽然打住,提筆飛快地寫起來。大家一看,原來寫的是自唐至明的六首詠瓦的詩。他說:“一說到瓦片,材料倒不少呢!光詩就想起這六首。咱們這回不寫磚頭寫瓦片,你們看怎么樣?”《一塊瓦片》寫成后,被《人民日報》副刊要了去,后收入1979年出版的《燕山夜話》雜文集。在這篇千字文里,竟引用了十四種史料,涉及三國、南北朝、唐、宋、明、清等好幾個朝代的史書、筆記、詩詞、碑文中有關瓦的記載。小小一塊瓦片在鄧拓筆下,成了內容豐富的歷史見證。當時,正是三年困難時期,不少人,尤其是年輕人,下班后無所事事,意志消沉,輕易拋擲時光。有鑒于此,鄧拓的專欄《燕山夜話》開篇就是《生命的三分之一》,他從《漢書?食貨志》中的“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說起,歷數古代政治家珍惜時間的故事,鼓勵人們像古人一樣,“嚴肅地對待自己的生命”,“活著一天,總要盡量多勞動、多工作、多學習,不讓時間白白浪費掉”。這篇文章一發表,立即以它匠心獨運的標題和發人警醒的立意吸引了廣大讀者?!堆嗌揭乖挕房龅囊荒戤斨?,編輯收到來自全國各行各業讀者的來信四百多封。人們在信中不僅談自己看了《燕山夜話》受到的啟發和教育,還紛紛給作者出題目、找資料,提出自己的見解與作者交流?!堆嗌揭乖挕返脑S多題目,就是應讀者的要求擬的。一個報紙專欄在讀者中引起這么大的反響,一個作者被那么多讀者引為良師和知己,這是非常罕見的。除了針砭時弊、思考社會問題外,《燕山夜話》《三家村札記》這兩個專欄將傳播知識作為一個重要內容。有人把這些雜文稱為“歷史隨筆”,題材的廣闊,幾乎涉及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哲學歷史、文化藝術、天文地理、農桑醫藥、花鳥蟲獸等,充分體現了鄧拓作為一個學識淵博的“雜家”的特色?!顿Z島的創作態度》《楊大眼的耳讀法》,是從文化史上的掌故,生發出一個道理;《北京勞動群眾最早的游行》《北京的古海港》《米氏三園》,是對民俗學、地域學的考證;《南陳和北崔》《宛平大小米》,則是描寫藝術史上過往的書畫家的事跡。這樣的例子,在《燕山夜話》中俯拾皆是。有一篇題目為《平龍認》的文章,說的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堪輿學”即風水問題。鄧拓曾根據中國一本叫做《平龍認》的堪輿書,得出了中國人早在八世紀就能分解出氧氣,比歐洲人早了一千多年的論斷。這本《平龍認》的作者,是我國一位并不著名的風水先生,由此可見鄧拓涉獵之廣。十七八歲的小青年劉福林,被《燕山夜話》所體現的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迷住了。他喜歡畫國畫,盼望能見到作者。在報社同志的介紹下,他來到鄧拓同志的家里,拿出自己畫的蘭竹梅菊四幅畫向鄧拓討教。鄧拓熱情地接待了這位工人家庭的孩子,用心指點了一番,還分別在四幅畫上題了詩?!白钍翘撔牧魟殴?,久經風雨不知寒”,這正是鄧拓對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鄧拓教導青年要珍惜生命的三分之一,他寫《燕山夜話》,就是有效地運用時間的典范。他曾引歐陽修的“平生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并說,“我們無妨在路上、車上、船上等空隙構思?!焙髞?,他果真把這個想法寫進《燕山夜話》,題目就是《新的“三上文章”》?!侗本┩韴蟆返木庉嫽貞浾f,副刊必須在頭一天預先拼好版。他們和鄧拓約定,拼版時在右上角留出一千五百字的版面。鄧拓頭天夜里把文章寫好,當天一早由報社派人取回,看完后即發排上版。從此,一篇篇字跡瀟灑,資料翔實有據的文稿源源不斷地來到編輯部。一年半的時間,一百五十三篇文章,都是這樣運作的,一次也沒有誤期。即使他到外地工作,也都準時把稿件寄到報社。編輯們說,鄧拓同志一再要求我們作“放心編輯”,而他自己就是“放心作者”。受《燕山夜話》啟發,許多報刊紛紛開設知識雜文專欄,有《人民日報》副刊的《長短錄》,《云南日報》的《滇云漫譚》,山東《大眾日報》的《歷下漫話》等。就像20世紀90年代各地報紙紛紛推出“周末版”一樣,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新聞界這短暫的“漫話”、“漫談”熱,大大活躍了人們的思想。鄧拓夫人丁一嵐曾這樣說過:就在《燕山夜話》專欄開辟不久,中共中央召開了七千人大會。毛澤東同志在會上號召發揚民主,提出“三不”原則。老鄧響應毛澤東同志的號召,用筆來發言,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思寫出來。在《燕山夜話》和《三家村札記》的影響下,全國不少報紙刊物也都開辟了類似的專欄,一掃陳言現話八股腔,以平等的態度和讀者娓娓談心,傳播知識,交流思想,有助于驅除“一言堂”的沉悶空氣,推動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

大手筆寫小文章

(節選自龐旸著《鄧拓和他的家人》,中國物資出版社,2010年1月)


初審|賓絲絲

復審|李玲終審|黃菲

三家村札記三位作家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關于三家村札記的內容吧!www.chinazszg.com 引光詞語網

涂之人 · 大路朝天(57)

涂之人 · 大路朝天(57)

生年難滿百,

一日一晨昏。

種豆南山上,

尋詩細柳營。

辛勤五斗米,

甘苦三家村。

自古天行健,

長歌作楚聲。

?.“三家村”,1966年吳晗、鄧拓、廖沫沙三人因在《前線》開辟《三家村札記》專欄,文化大革命初被指為“三家村反黨集團?!?/p>

2022.1 .5 于古戎州聽雞廬

李林娃先生印象

武江波

李林娃先生,對我來說,聞名已久。四十多年前,他的名字就牢牢地記在了我的心中。

那時我是榆次液壓件廠的一名青年學徒工,對文學十分的熱愛,渾身涌動著文學激情,曾在筆記本上寫下詩一樣的豪言壯語:念平生所愛,紅巖翠柏,少年壯志,海闊天空。還寫下一篇散文《一次蒸飯》,大致是說蒸米飯把米灑了,受到師傅教育的經歷。那時的工人,上班前用鋁飯盒帶點小米,加點水,放在廠內蒸氣房內,中午休息時,飯就蒸熟了。這是篇十分稚嫩的文章,像小學生作文一樣。寫它時我十八九歲,剛剛進廠當工人。

那時我對許多能在報刊上發表詩文的作者,從心底里充滿敬意。我記得羨慕的名作者有榆次一中的劉安遠老師、電影公司的徐秉琦老師、我們液壓件廠的王道誠老師,還有工人作者李玉龍、崔富慶、干部陳瑞……我還到過比我大幾歲的工人作者經緯廠的劉柏生、綿毯廠的岳世武家拜訪學習。劉柏生寫過短篇小說,岳世武熱愛詩詞。岳世武家藏好多書,我曾借閱過他一本精裝本詩集,是李季寫的《王貴與李香香》,對其中的詞句印象很深,如“雞娃子叫來狗娃子咬,當紅軍的哥哥回來了”。岳世武還將自己的詩工工整整地寫在一種精裝的大本上,宛如一本印刷出來的個人詩集。那時我們常圍在榆次文化館王松山那里,王松山老師從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才情、熱情兼備,主辦著《榆次文藝》,能把大家的詩文印成鉛字發表出來。那時,我從刊物上讀到一首寫筑路工人夢想的詩,內心驚嘆不已,在王松山老師的鼓勵下,壯著膽子寫了篇評論文章,那是我第一次在雜志上發表作品。

然而,更讓我驚訝的是,榆次有個叫李林娃的人,寫出了長篇小說《白馬河畔》。我向別人打聽作者情況,人家說他是榆次名人。名到啥程度?比如,北京有鄧拓、吳晗、廖沫沙在《北京日報》開專欄寫過“三家村札記”。他和李彥喬、李蘇江三人在《榆次報》開過雜文專欄,叫“三里灣漫筆”。他們三人都姓李,被人稱為“榆次文壇三李”。他那時是榆次報社副主編,后來他還被調山西人民出版社駐大寨創作組進行專題文學創作,發表了不少作品。作品《懶王之國》獲了首屆趙樹理文學獎,《三牛戲》《作難事》《馬莊漢子》獲鄉土文學一等獎並先后被收入山西優秀小說集;他還創作過《幸?;匦贰洞缤痢贰毒茦且菔隆返葞撞侩娨晞?,被調到榆次文聯任主席。之后他還在榆次史志辦當過主任,寫了上百萬字的《山西上古史話》,分“堯舜禹篇、夏商周篇、春秋篇、戰國篇”四部。

后來我從政了,好長時間沒有關注榆次文壇的事情。李林娃也在榆次市委耿彥波書記的邀請下,搞古建研究建設了。榆次老城、常家莊園、喬家大院、烏金山、后溝古村、太原青龍古鎮,到處留下了他的身影,印上了他的足跡,更重要的是,用上了他的研究成果。他成為炙手可熱的古建專家,到處受邀,不再寫作了。

后來,聽說他退休后習畫了,微信昵稱為:養和翁??戳怂l表在書畫朋友群中的畫,很有成就。有黃土高原上農家院的鄉戀、鄉愁,有怡人的山水草木,也有花鳥、人物。畫作有的淡雅,有的鮮艷,熱情滿滿、趣味濃濃,是養心怡神之作。特別是他的農家鄉戀、鄉愁畫作,使人感到親切、悵然。他的許多畫參加了展出,有朋友為他的畫作了系列美篇,還有許多老朋友們索要收藏。

和李林娃先生見第一面,是在今年舉行的榆次張彪地方文化研討會上。他和我相鄰而坐,我們一見如故,大有相見恨晚之意。對張彪的生平,范浩里先生總結了四句話,“滿清的封疆大吏、民國的兩朝將軍、天津的社會名流、榆次的鄉賢魁首”。李林娃先生則從榆次地方的角度,談如何研究張彪。他說要提煉榆次人的文化精神,還引用了一些榆次方言,發言很精彩、很吸引人。他還提出搞張彪地方文化研究,要整修好張彪祠堂,要制作他本人的畫像。我非常贊同并做了響應,邀請人物畫家李偉先生精心繪制了張彪肖像畫,贈送給張彪祠堂。

李林娃先生個子不高,現在已七十多歲了,但臉像個孩子,充滿著朝氣,再加上喜歡穿一件顏色鮮艷的橫紋T恤衫,更顯得年輕、喜氣,把比他小六、七歲的我反襯得倒老氣橫秋了。

他為人熱情,眼光敏銳,語言生動,說話幽默。在張家祠堂給我們介紹古建知識,無論是廳堂的門、柱、梁,還是院中地上的磚石拼花,又或者是元寶的造型樣式,他說起來都是如數家珍。他甚至知道,張家祠堂大殿的屋檐翹角,是因為工匠的失誤料不夠了,為彌補過失才做成現在這樣的,不料反而創作出兩道優美的弧形曲線……他還說,古建筑不僅僅是一座或一群建筑,而是一處文化地,講究尊卑有序、長幼有秩、高低有定、錯落有致,騰挪躲閃、藏風聚氣,凝聚著厚重的傳統文化氣息……他講得頭頭是道,我們聽得津津有味。

他說本來退休了,不想再管事了。但看到一些地方古建搞的不對頭,覺得不能讓不懂古建的人把古建給改造毀了,就忍不住給他們提意見、建議。如今他又在幫著政府部門修復道北街的兩處民國“煤油公司”古院。那兩座古院我去看過,瀕臨倒塌,急需要搶救。

他熱情的責任感使我想起了他對我詩文的評價。我的文章用美篇的形式發表后,后面有他熱情的留言。在我《杜家山上的知青情懷》文后,他留言說:“這是我看過諸多寫杜家山文章中的上乘之作”;在《思鳳樓懷古》文后,他留言:“此篇短文,撰述了一個為政為民的亙古守則:順之則昌,逆之必亡。作者以小縣之史而闡明了放之萬古而皆通的定律。善莫大焉”;在我的懷舊文章后留言:“情真意切,心聲流淌,感人”。另外,他還留言讓我多了解一些古建知識,寫起來用詞會更生動、準確,更富有文化含量。

我和他的合影在微信上發出后,許多朋友點贊,許多朋友認識他。老城的女導游說,李老師的樣子一點都沒變,很精神。他真顯年輕,因他有著一顆年輕的心。

我心中涌出兩句話:小城處處皆是春,榆次何人不識君!

2022.9.17

鄧拓與燕山夜話

《燕山夜話》是鄧拓以馬南邨為筆名,出版于1963年3月的雜文集。

1961年,正值風雨如磐的三年困難時期的最后一年。

大躍進、大煉鋼、公社化、大食堂的折騰,使國家元氣大傷,百姓食不裹腹。

鄧拓與《燕山夜話》

但是,政治空氣卻十分凝重,人們不敢輕易表達自己的意見。此時,應《北京晚報》要求,鄧拓開設了《燕山夜話》這個專欄。本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以讀書、豐富知識、開闊眼界、振奮精神為宗旨,結合當時社會實際,先后發表了150多篇雜文。

鄧拓與《燕山夜話》

鄧拓夫婦

內容包括勸學勵志、務實求是、養生之道、古史探索,甚至宇宙航行等廣泛內容。作者以淵博的學識,正直的胸臆,洗練的筆力,寫出一篇篇燴炙人口的“精神菜肴”,給人以深刻的教誨與啟迪,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鄧拓與《燕山夜話》

吳晗

鄧拓與《燕山夜話》

廖沫沙

此后,他又與吳含、廖沫沙合作,以“吳南星”為筆名,在《前線》雜志上開設了《三家村札記》的專欄。這些雜文旗幟鮮明,愛憎分明,切中時弊又短小精干,妙趣橫生,富有寓意,博得了廣大讀者的歡迎。

鄧拓與《燕山夜話》

《燕山夜話》教益多,正氣濃,人氣足;但是,“樹大招風”。后來,《燕山夜話》變成“反黨黑文”,《三家村》被打成“反黨集團”。面對淫威,鄧拓寧折不屈,以死抗爭;1966年5月18日晚,憤而自殺,時年僅54歲,留下無盡遺憾!

鄧拓與《燕山夜話》

1961年至1963年,鄧拓同志在北京晚報《燕山夜話》專欄寫了150篇雜文。

文壇斗士鄧拓,1912年出生于福州的一個書香世家。他從小酷愛文學,多才多藝。早年投身革命,辦報辦刊,一生寫下許多益世利民的篇章??箲鹌陂g,歷任《晉察冀日報》社長、晉察冀新華總分社社長等職。他常在馬背上構思,在倥傯間成文,為民族解放而吶喊奮斗;建國后,先后任《人民日報》社長、總編輯和北京市委文教書記等。政務繁忙,仍筆耕不輟,倡導學識、針砭時弊、催人奮進。正如夫人在再版序言中所說:“瀏覽他一生所作,字里行間無不跳動著一顆對黨、對革命赤誠的心,充滿著對我們偉大祖國和中華民族的忠貞之愛,表現出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對錯誤思潮、歪風邪氣疾惡如仇,不可調和的戰斗精神?!?/p>

“豈有文章傾社稷,從來倿辛覆乾坤”(廖沫沙挽鄧拓詩句)。時光如濤,砥柱觸天。今日重讀《燕山夜話》,愈見醒世之言的光輝,作者感人至深的人格魅力。

鄧拓與《燕山夜話》

鄧拓在擬定《燕山夜話》這個欄目名稱的時候就說:“燕山,是北京的一條主要山脈;夜話,是夜晚談心的意思?!弊x《燕山夜話》,感覺像是與一位和藹可親、真摯熱情、學識淵博、循循善誘的長者聊天。它言辭樸實,樸實得幾乎說不上有什么文采,讀來卻有一種難得的舒暢和愉悅。最淺近的字詞,最直白的話語,就把事情說得清楚明白,決不故作高深,故弄玄虛。

鄧拓與《燕山夜話》

《燕山夜話》的文章都不長,大抵千字左右,但都寫得扎扎實實,言必有據,不肯含糊。老舍先生還不知“馬南邨”就是鄧拓時,就曾稱贊《燕山夜話》是“大手筆寫小文章,別開生面,獨具一格”。鄧拓學識廣博,正如《歡迎“雜家”》中所說的,他自己就是個“雜家”。讀《燕山夜話》,很容易感覺到作者的博學,不僅話題涉獵廣,引證也極豐富,無論馬列著作還是歷史典故、詩文名句,總能夠信手拈來,恰當運用。據統計,在《燕山夜話》的150多篇文章中,古代典籍的引用多達470余處(王必勝《鄧拓評傳》)。要知道,鄧拓當時身居要職,公務繁忙,而《燕山夜話》每周二、周四要準時出刊,那時又沒有電腦和網絡檢索,一切材料都等臨時去翻是不可能的,只能依靠早年和平素閱讀的積累。

鄧拓與《燕山夜話》

《燕山夜話》就是這樣一部洋溢著讀者意識的作品。它在《北京晚報》上連載時就引起了熱烈的反響,一年之內讀者來信多達400余封;結集出版后更是一時間洛陽紙貴,“文革”前即印行30余萬冊,“文革”后更是超過百萬冊。

寫出時代的美與精神高度

寫出時代的美與精神高度

核心閱讀

走向高峰的散文創作,需要在思想深度、文字創造性和對人的觀照方面有所深入,在與時代的融合中激活寫作者的創造力,激活散文自由廣闊的特性,開掘散文文體新可能

散文是非常貼近作者和讀者的文體,影響著人們精神生活

中國當代文學70年,散文成就是其中重要篇章。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歌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新生活、書寫革命和建設中涌現的新人物新典型,是散文創作的重要主題。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使散文紀實性增強,在文體上表現為報告文學的發展成熟以至后來從散文中分立出去,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是傳誦一時的名篇。雜文也是這一時期廣義散文的重要構成,《人民日報》“長短錄”專欄,鄧拓、吳晗、廖沫沙的《三家村札記》及鄧拓的《燕山夜話》等是其中杰出代表。楊朔《雪浪花》、劉白羽《長江三日》、秦牧《社稷壇抒情》等創作,集中體現同時期小品散文創作特征?!霸娀⑽摹北灰暈樾轮袊ㄔO初期的精神號角??梢哉f,這一時期時代精神及時反映在散文創作中,散文以自己的藝術方式參與當代文學的發生發展。

新時期以后,散文進一步獲得發展空間,無論是題材、文體還是藝術風格都呈現新素質,在處理文學與政治、個人與社會、現實與歷史的關系等方面趨于成熟。1985年前后,當小說、詩歌、戲劇出現顯著變革,散文寫作也逐漸開始尋求變革創新。上世紀90年代以后,“散文熱”興起:現代散文作品重刊,各類散文書系、類編、選本層出不窮;散文刊物增多,“晚報”“周末”類報紙幾乎都辟有隨筆、小品專欄;散文寫作者增多,非職業寫作給散文發展帶來活力;散文一度成為讀者日常生活的文化消費品。也就是在這樣的變化中,散文再一次靠近大眾,成為與讀者閱讀生活緊密聯系的文體。以余秋雨《文化苦旅》為代表的“文化大散文”的出現,給散文寫作帶來新的可能和自信,也吸引了眾多曾經游離于散文的讀者。許多出自非職業散文家之手的思想文化隨筆也發出自己獨特聲音。有深厚文化背景或學養,并且充分呈現寫作者個人情懷的散文,以及以新的思想素質和表達方式介入現實、關懷生命的散文受到重視和歡迎。季羨林《清塘荷韻》、汪曾祺《蒲橋集》、張中行《負暄瑣話》以及賈平凹等小說家的散文別開生面,成為文壇重要收獲。

在這樣的脈絡中,我們可以發現,一方面,散文不同文類此消彼長,報告文學和雜文逐漸從廣義散文中分離出去,在一些研究者那里成為與散文并列的文體。這種此消彼長與散文內部發展規律及精神演化有關,也與寫作者、讀者閱讀、社會背景、文化生態等合力作用相關。文學意義與價值的產生無法和時代脫離關系,時代需要是推動文學文體變革的根本動力。另一方面,作為文學文體中非常貼近作者和讀者的一種文體,或者說是非常有親和力的文體。

越是全民寫作時代,越應錘煉散文品質

文化市場的變化對文學創作和文學生態產生重大影響,審美與市場的關系、寫作與現實的關系成為新世紀以來文學面臨的主要問題。黑格爾在《美學》中提出“從史詩時代到散文時代”這一命題,形象地揭示社會從古典到現代的轉換。如果說詩之于古典,那么之于現代的則是散文。這里的“散文”以及和它相對應的“詩”或者“史詩”并不是一種文體,而是一種比喻,意指文學和市場、媒介、大眾等更為貼近。在這樣的背景下,散文寫作更需要對紛紜復雜的時代現實進行深入開掘,找尋生活洪流下的意義、精神、價值和詩意,從而呈現時代、大眾與個人的肖像。史鐵生《我與地壇》、張煒《融入野地》、韓少功《山南水北》等散文因此具有示范意義。

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的深刻變化,中國經濟、科技、文化諸方面的迅速發展,個人和群體豐富多樣的內心世界,這些都是中國故事產生的重要土壤,也應當是促進散文這一文體發展的力量,是散文寫作的思想、精神和情感的本源,是散文創作者的重要機遇。當下,比“散文時代”這一說法更有普及度的是“全民寫作”。媒介變革帶來表達的變革,網絡寫作的興盛是近十余年來的醒目景觀。零準入門檻、海量文字產出、即時傳播閱讀,推動“全民寫作”時代到來。散文的親和性無疑讓它成為全民寫作的重要文體選擇,新媒體時代散文形態成為不可漠視的存在?!叭駥懽鳌睆V泛的參與性和傳播度為散文發展創造廣博空間,這里面有提升散文創造力的無限可能。但與此同時,全民寫作良莠不齊,存在碎片化、隨意性甚至粗制濫造問題,這就需要理論批評加以選擇和引導,在作者與讀者之間建立起良性循環通道。

比究竟有多少人寫作散文、散文究竟有多寬的文體疆域更重要的是,寫作者是否真正理解散文要素、寫作是否具備散文品質。如果散文寫作缺少與現實的對話,寫作者疏于和自己心靈對話,以至在散文中看不到現實的生動豐富,看不到作者的世界觀和思想,那么無論文體怎樣嬗變、技巧如何成熟,也難脫疲軟之態。消費主義語境,散文作家更要肩負起思想使命,散文更要與讀者的精神生活發生密切聯系;文化取向多元,散文作家更要突破紛紜表象,發現歷史、現實、社會與人生要義;技術主義流行,散文作家更要創造獨特的文體形式。這是我們今天考察散文發展的幾個重要維度,也是散文寫作需要建立的多種對話關系所在。

在溝通時代與個人中激活散文特性,走向創作高峰

上世紀40年代,在一次學術講座前的閑談中,有人問朱自清什么是散文,朱自清回答說:現在這個樣子就是散文。這一回答形象說出散文樸素平易和自由自在的特點。當然,這并不意味散文寫作是沒有難度的寫作,相反,通過藝術途徑達到較高境界,從而讓散文深入廣大讀者精神生活,仍然需要散文寫作者的辛勤付出。

散文寫作不能畫地為牢。有些研究者逐漸將散文縮小為“小品散文”或者是“美文”,換言之,散文逐漸被定義為藝術散文。就我個人理解,散文應該處于“雜文學”與“純文學”之間,中國的文章傳統仍然應該作為當代散文重要資源予以傳承發展。即小品散文或美文是散文主要文類,但散文不等于小品散文和美文。在這個意義上,我贊成賈平凹提出的“大散文”主張,散文是海闊天空的領域。散文文體的邊界是在變動中模糊,在模糊中清晰起來的。

散文的最高境界在于人、思想和文字融為一體。郁達夫曾經指出:五四運動“以這一種覺醒的思想為中心,更以打破了械梏之后的文字為體用,現代的散文就滋長起來了”。如果按照人、思想和文字這三個要素來衡量,由現代到當代,文學的興衰都與這三者的構成和融合有關。走向高峰的散文創作,需要在對人的觀照、思想深度和文字創造性方面都有所深入,在與時代融合中激活寫作者的創造力,激活散文自由廣闊的特性,開掘散文文體的新可能。

我們時代需要的散文,既能夠穿透歷史、呈現時代精神,也能夠抒發個人胸襟、燭照心靈世界,溝通時代與個人;既可以仰望星空,也可以俯貼大地,穿行在天地之間;既是社會的人民的,也是自我的創造的;既是風聲雨聲讀書聲,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也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無論如何,散文是向真向善向美的。在風格上,散文應該豐富多彩。朱自清在《論現代中國的小品散文》中就說過散文的“絢爛”:“有種種的樣式,種種的流派,表現著,批評著,理解著人生的各面遷流漫衍日新月異……或描寫,或諷刺,或委屈,或縝密,或勁健,或綺麗,或洗練,或流動,表現上是如此?!边@樣一種絢爛境界應該是當代散文寫作者心之所向。當代散文創作高峰,應該是在新時代再造這種絢爛之境,同時創造我們這個時代的語言、文體和風格,構建我們這個時代的美與精神高度。

相較于小說、詩歌,散文憑借自己的文體優長能更直接呈現大時代中人、思想和文字的魅力。在這個意義上,散文的興盛直接關乎文學的整體繁榮。只有當散文寫作對準時代中的人、思想和文字,校準文學與現實、文學與讀者的關系,散文寫作才能離文學高峰越來越近。

(作者為蘇州大學教授)

制圖: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16日 20 版)

激情五月天亚洲色图